這兩年,白酒市場一直處于低谷,不少高端白酒不得不“自降身價”,以期能擴大市場占有率。
當前,白酒確實處在行業的調整期,不過這未必就是壞事。之前白酒行業的紅火,讓很多企業盲目地擴建產能,再加上市場的無序競爭、假冒偽劣產品的充斥,讓白酒市場受到了傷害。當前白酒行業遇冷,但從白酒行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是好事。 當前行業的低谷正好讓中國的白酒企業回歸理性,通過不斷調整戰略,抓準市場定位,制定出正確的營銷方法,可以讓白酒行業轉入健康發展的渠道。
不過,對于未來白酒市場價格的走勢,以及五糧液未來是否會繼續通過降價來占領市場,這還是要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來調整。
當前,電商平臺仿佛在一夜間,改變并顛覆了不少傳統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有業內人士認為,面對電商的全面市場擠壓,白酒的傳統渠道越來越受到嚴峻的挑戰。對此,我并不認同白酒傳統渠道受到了顛覆性的挑戰。雖然業內外不少人士認為電商對傳統渠道造成了強有力的沖擊,但是,在白酒行業,傳統的銷售渠道仍然是主力軍。白酒行業屬于實業范疇,面對電商渠道需要冷靜對待,不可以盲目跟風。在對待電商和傳統渠道孰輕孰重這一問題上,需要“用兩條腿走路”,都需要重視,但是傳統的銷售渠道仍然占據主要地位。
目前在白酒行業,傳統渠道和電商渠道所占銷售份額的比例是8:2,甚至有可能達到9:1,如此看來,傳統渠道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中國的白酒文化源遠流長,餐桌消費占據白酒消費的主流。具體來說,中國的白酒文化依托的文化背景不同,不像國外飲酒者在日常聊天、酒吧消費中“來一杯”那么普及,更多的酒水消費是在家庭聚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飲等場合完成。
對此,白酒企業可以通過對酒的性能進行改造,在口感、味道等方面進行調整,生產出一些定制型的產品。目前,很多年輕消費者對白酒不感冒。如果生產一些針對這些消費群體、具備時尚外觀和理念的新產品,大家還是會接受的。
在北京,有一外國人開了間白酒酒吧,照樣有很多年輕人去喝酒。白酒廠商通過對產品的調整,讓白酒進酒吧、夜場,將會大大拓寬白酒的銷售渠道。
很多男性到了30歲之后,就開始喝白酒。目前,80后已經開始接受白酒了,而90后還沒開始接受白酒。但是,白酒的根仍然在中國。年輕人開始接受白酒也是受中國酒文化影響的一個結果,白酒的潛在市場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