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甲天下,五糧液等“六朵金花”利稅占四川全省工業比重超10%,營收占全國白酒產業近四成,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川酒曾經的榮耀。但近兩年白酒業低迷,川酒也受到不小的沖擊。
好在,川酒通過產業調整,如今已初見成效。據四川經信委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四川省規模以上白酒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國比重有所回升:主營收入、利稅和利潤分別占37.71%、30.75%和29.71%。其中,除利潤下降0.94個百分點外,主營收入和利稅占比分別上升2個和0.1個百分點。
現在白酒處于深度調整期,行業多項指標都在下降。其中,川酒,特別是一線名酒,受影響比較大,主要體現在銷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售收入和凈利下滑。但川酒今年上半年銷售總體比較平穩。2013年初,四川就提出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三個轉變”以及“四個調整”:調整以數量高速擴張為主導的傳統發展模式,以價格持續提升為主要手段的盈利模式,以刺激高端消費為主的商業模式;從注重高端酒營銷向中低端酒營銷為主的產業結構轉變,從追求豪華和過度包裝經營模式向養生保健為主的功能定位轉變,從注重公務商務消費向注重大眾消費轉變,從追求高價位高利潤向合理價值價格回歸轉變。
經過一年多的調整,已初見成效,其中一個核心就是,堅持以品質為保障的市場導向。
此次調整是一個比較深度的調整。明后年,能夠保持2013年的水平就已經很不錯了。去年,川酒占全國的比重在降低,說明川酒市場在縮小,別人在擴大。上半年的表現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我們相信只要按著現在的路子走下去,川酒在這輪調整中不會落后于其他省份,但還是要主動適應市場。川酒水平比較高,要有自信。面對當前形勢,要先保住份額、市場占有率,穩固川酒地位。
行業走向不是政府規劃出來的,也不是政府把它細化出來的,它是按照市場規律慢慢發展起來,政府部門只能對產業進行培育和引導。
政府只能提集中發展,比如統一規劃建設酒業園區,并構建相應配套設施;比如上下游承接形成產業鏈,但更多的是企業來做,而不是政府。
現在,在瀘州、宜賓的產業結構中,白酒占整個工業經濟比重中比較大,政府會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政策。十八大以后,提倡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作用。但像省級范圍內,政府部門還是要做好產業引導,出臺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等。
目前,一些名酒廠利潤大幅下滑,這是產業調整的正常表現,也是市場機制倒逼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表現。事實上,白酒還有很大回轉余地,包括調整結構等。就價位調整而言,無非是從高往低調,名酒廠可通過產品價格下調,搶占其他酒廠的市場份額。
雖然行業調整的壓力還相當大,但并未像最初調整時業內預測那樣,首先垮掉的是原酒企業、小酒廠,接著就是二線酒企,最后沖擊名酒廠。事實并非如此,一些二三線酒企目前受到的沖擊和影響并不大。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