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鳳東龍”,八百里秦川。幾千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這個說法:八百里秦川內,西面有個西鳳酒廠,東邊有個龍窩酒廠。
3月21日,已延續近百年的“二月二,龍抬頭”龍窩酒開春立窖大典,在陜西西安戶縣澇店鎮龍窩村清代龍窩酒作坊遺址,也就是現在的西安龍窩酒業有限公司(龍窩酒廠)舉行。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二月二,龍抬頭,迎社雨,洗春花。而當天人山人海、活動豐富、熱鬧非凡的場面,被歷史文化專家評價為:這是一場關乎酒神的群眾狂歡。
在我國北方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表示從這一天開始,春季來臨,萬物復蘇,狂歡的正月也在今天畫上一個句號,一年的農事活動正式開始,也可以說這天是農耕文明時代農歷正月里群眾最后的狂歡。
從早上八九點開始,戶縣龍窩村附近的村民以及來自戶縣、周至等周邊縣市的游客就陸續趕往龍窩酒廠,許多老人拿著板凳,領著孩子,滿面春風,喜氣而來。上午九時多,龍窩酒廠內外就人山人海,車輛在距離龍窩村一公里外就已經無法通行。上萬人在這里品龍窩美酒,看祭酒神民俗。在傳統的活動中,這一天,酒廠周圍龍窩村的群眾都可以來這里免費喝新釀出來的原漿酒、吃大鍋下出來的臊子面。據悉,當天參加龍窩酒開春立窖大典的來賓和群眾將近有二萬人。雖然由于人太多,考慮到食品安全的因素,今年的臊子面流水席取消了,但美酒依舊可以敞開喝,場面壯觀、有序、莊重、溫馨。
龍窩酒廠門口,由著名作家賈平凹題寫的“龍窩酒”,散發著濃濃的酒香和悠悠的墨香。而讓當地人自豪的是,近年來,西安龍窩酒業有限公司在總經理趙明理帶領下,產品優質的名氣和品牌文化豐富的內涵越來越響,龍窩酒釀造技藝已獲得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趙明理也成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龍窩酒廠也正在打造成為著名的“傳統工藝、古法釀造、本真味道”風格的釀造基地和展現中華古老傳統歷史文化的工業旅游示范點。
當日, 在龍窩酒釀造技藝傳習館內,酒香襲人,酒把式們正在制曲、攤涼、入窖、發酵、蒸餾,群眾們抓起一把酒坯仔細觀看,有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粗瓷黑碗接上新釀的原漿酒喝了起來。
而釀造現場外,熱鬧的鑼鼓、秧歌隊、秦腔戲,吸引著來往群眾駐足觀看;辣子疙瘩、秦鎮涼皮、戶縣軟面等各種特色小吃,讓游客們大飽口福。
據龍窩酒傳統釀造技藝“陜西非遺”項目傳承人趙明理介紹,龍窩酒的繁雜工序都是嚴格秉承傳統工藝手工完成。一百多年來,它的工藝技術全靠師徒傳承,經過一代代“酒把式”的不斷實踐,龍窩酒釀造技藝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而完整的知識系統,它是在關中腹地的自然背景下形成的,從原料特點到制曲和發酵,它的每一個重要環節都和關中的氣候相適應,是關中古法釀酒的杰出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龍窩酒業在總經理趙明理的帶領下,注重傳統釀酒工藝的傳承和對龍窩酒高品質口感的嚴格掌控,聘任著名釀酒專家仇新印為公司總工,嚴把龍窩酒的質量口味,并通過提升產品包裝檔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次,創新融合,有效保障了龍窩酒系列產品更好地適應廣大消費者的口感需求,得到了專家和市場的一致贊譽,企業獲得了“白酒香型融合典范產品”等一系列殊榮。
對于今年龍窩酒開春立窖大典“迎社雨 洗春花”的主題,趙明理介紹道:在農耕文明年代,這項活動不僅是是酒坊表達對周圍村莊的敬畏、對祖先的敬畏,也是對周圍村民的感謝和對春天的祈福。
儀式開始后,五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投放高粱、小米、玉米、稻谷和豌豆五種谷糧,這五谷糧不僅是釀酒的原料,也寓意著五谷豐登。九位嘉賓潑灑醒春酒。然后在震天的鼓聲中,祭祀隊伍在酒把式的帶領下,4個壯小伙抬著綁著紅綢的50多公斤大酒壇,端著酒壺,捧著祭祀物品,打著五顏六色的彩旗,到龍王廟前點燃香燭,祭祀龍王。酒把式在龍窩古井前祭祀井神,從已經有幾百年歷史的龍窩古井中取出清冽的井水,倒進酒壇中。祭祀隊伍返回釀酒作坊,祭祀酒神,投放五谷糧,暢飲醒春酒。
百年酒廠、百年老井、百年酒海、百年技藝,醞釀的百年美酒芬芳,讓趙明理充滿自豪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傳承歷史,弘揚文化,實現中國傳統白酒價值回歸,讓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今酒業發展中發揮出獨特價值作用的重要性。為此,龍窩酒舉辦了聚焦百年酒作坊“龍窩酒”攝影展賽、民間體育活動攝影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對傳承中國酒文化和傳統民俗文化,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做酒如做人。做好酒,做好人,即使辛苦一些,但同時能積極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我就感到很快樂。”趙明理說。
據該公司總工、釀酒專家仇新印介紹,龍窩酒采用傳統工藝,古法純糧釀造,釀造和諧,奉獻社會,企業致力于為消費者生產安全、健康、優質和一流性價比的歷史文化名酒,并傳承、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廣大消費者和行業專家的一致贊譽。龍窩酒業也成為業內首開將中國悠久的酒文化與優秀的民俗文化結合先河的釀酒企業。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