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來源:QQSurvey/英敏特

中國烈酒市場在2010年享有的40%增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黃金十年的高速增長在2012年戛然而止。高端市場的萎縮以及隨之引發的中端市場膨脹使得烈酒品牌在2012年~2013年度艱難踱步,市場銷售額增速跌落至13%。英敏特對中國烈酒市場2014年的增長預期為6.4%,只略高于通脹率,使其成為自2000年黃金十年以來的最差市場表現。
艱難轉型帶來未來的
可持續增長
得益于根深蒂固的飲酒文化,即便在高端酒市場受到沖擊,很多知名品牌被迫下調其高端酒價50%的情況下,白酒市場依然避免了負增長的厄運。
外國烈酒品牌則面臨著更大的市場挑戰,也遭受了銷售額和銷售量下滑的雙重打擊,2014年,該市場的均價跌幅達6%。
白酒品牌在防御外國烈酒沖擊的同時,還需要擴大其用戶基礎,通過新口感、新包裝、新形象來吸引年輕消費者,從而保持可持續的內生增長。而外國烈酒則需要解決消費者對其缺乏了解的消費障礙,尤其是在進軍二三線城市的大眾市場時。
展望未來,中國烈酒市場將經歷一段短暫但痛苦的調整期:伴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城鎮化的帶動,中低收入階層快速增長,主導大眾消費市場的中低端白酒將代替高端白酒成為白酒行業新的增長點。
因此,中國白酒品牌及外國烈酒品牌紛紛將注意力轉向大眾市場,竭力迎合普通消費者的需求。由于行業調整,市場很可能將繼續在2017年前維持個位數的銷售額增速,年增長率可能會在2019年底上升至11%。盡管如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此,英敏特預計中國烈酒市場仍將很難回到30%以上的全盛增長時期。
白酒市場的整合進程
嘎然止步
白酒行業的鞏固整合在2013年突然中止,前十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從2012年的55.4%急速跌落至2013年的46.2%。這使得前十大白酒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回落至2010年水平,抵消了2010至2012三年間的連續增長。
白酒市場如此突然的變向與中端產品的日益走紅以及高端產品面臨的壓力有關。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普遍飲用多種烈酒的行為給較小的品牌觸及終端顧客帶來更多機會。同樣,一些從超高端奢侈市場下行購買的消費者也在花時間尋求合適自己的中端產品。
在供應方面,越來越多的新晉品牌使得中端市場日益擁擠。在高端產品增長命運終結之后,業界領先品牌,如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等都集體推出瞄向中端市場的新產品和新品牌,以期抵消高端市場的損失,轉入更可持續的中端市場。
中端市場新晉品牌的增多也將知名品牌的高端形象拉下神壇,從而間接幫助了較小品牌的生存發展。此外,越來越多的新品牌也使消費者更樂于嘗試不熟悉的或新興品牌;這也幫助了小廠商擴大其用戶基礎,從而增加了市場份額。
未來,白酒行業將在短暫的調整期后重返整合期。一旦白酒行業完成重組調整,知名品牌的重新定位策略顯現成效,相對較小品牌的喘息空間就將再一次受到擠壓。
價格回落
使中端市場擠壓嚴重 白酒的平均價格多年來幾乎靜止不變,2012年至2014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0.84%,遠遠低于2014年2.3%的平均消費者價格指數。未來三年,烈酒的實際價格會有所跌落。這種趨勢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兩個:高端市場產品價格回落以及中端產品在激烈競爭中被迫下行至低端市場。
受嚴控“三公消費”及禁酒令等因素的影響,高端市場酒價在2012年的幾輪跌落后再一次下調。同時,始于高端市場的價格下調帶來波及效應。隨著知名品牌攜帶新的中端產品入侵中端市場,擁擠不堪的中端市場被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下調酒價,轉戰中低端市場以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
由于消費者普遍樂意趨優消費,低端白酒高端化的進程拉高了白酒的平均價格,使其在2014年幸免于負增長厄運。
未來一段時間,該市場很可能邁入可持續的健康發展階段,平均酒價將在轉型后首次回升至通脹水平以上。鑒于近半數消費者會在經濟能力承受范圍內盡量選擇價格高一些的品牌,如此強烈的趨優消費意愿將推動烈酒市場在2018/19年底重獲雙位數的銷售額增幅。
(您對本文有何看法,可通過新浪微博@華夏酒報進行討論。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閆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