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了解限制消費者飲用外國烈酒
數據顯示,超過三分之一(36%)不喝外國烈酒的消費者認同“對外國烈酒缺乏了解”限制其飲用。這表明,幫助非飲酒者提高對外國烈酒的認識是鼓勵其品嘗,并進而拓展外國烈酒用戶基礎的關鍵。一些品牌已經意識到了這一舉措的重要性,并開始為潛在客戶提供更多的資訊知識。例如,絕對伏特加定期更新網站,提供新的季節調配方法,如絕對海風(Absolute Seabreeze),幫助消費者更好地認識其世界知名伏特加的混調能力。
&nbs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p; 重點分析:向消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只是打破其認知限制的第一步,恰當的信息渠道將使溝通效率事半功倍,信息分析平臺與被動信息接收渠道的橫向整合可以助其一臂之力。這與近一半(45%)的烈酒飲用者依賴周邊人建議選擇烈酒的發現一致。與此同時,信息分享和產品購買渠道的結合也能幫助品牌更有效地提高潛在消費者對烈酒的認識,在消費者購買前和購買中為其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如產品歷史、不同類型烈酒的飲酒文化,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進而增大品牌成為消費者購買候選考慮的可能性。
例如,尊尼獲加天貓旗艦店不僅出售威士忌,還為潛在客戶提供威士忌信息,涉及文化、歷史、食材搭配以及線下活動等。
同時,年輕消費者的烈酒知識少于年齡較大的消費者,這一點也令人堪憂。這很可能是由于領先的外國烈酒,包括威士忌和白蘭地一直專注發展高端市場。由于相比年輕消費者,年齡較大的消費者經濟更穩定,可支配收入更多,所以對高端市場的重視間接地阻礙了年輕人對外國烈酒的了解。雖然近年來,一些新興種類的外國烈酒,如龍舌蘭和利口酒在年輕人中日趨流行,但外國烈酒品牌仍需要雖大市場投入力度,以打破年輕消費者中的烈酒知識壁壘。

基于:1,737名20~49歲在截至2014年6月的過去6個月內沒有飲用過外國烈酒的互聯網用戶

基于:1,737名20~49歲在截至2014年6月的過去6個月內沒有飲用過外國烈酒的互聯網用戶
基于888名20~49歲在截至2014年6月的前6個月內沒有飲用過外國烈酒的女性互聯網用戶
同儕壓力仍然是主要的阻礙 與白酒不同,同儕壓力似乎是阻礙中國消費者飲用外國烈酒的另一大重要因素。近四成(35%)不喝外國烈酒的受訪者稱其原因是“周圍很少有人喝外國烈酒”。這表明,鼓勵現有飲用者成為意見領袖,在其社交圈積極影響朋友、同事和親人嘗試和體驗外國烈酒至關重要。
重點分析:品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使分享和鼓勵烈酒飲用變得生動有趣。使用微信和微博等應用分享或推廣只是最基礎的共享方法。品牌將能夠通過與評論網站,向消費者提供免費試用的禮品代碼,并鼓勵他們在朋友間分享該代碼,從而觸及更多的非用戶。這比傳統的廣告更隱蔽柔和,通常也更有效。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20多歲的男性受同儕壓力的影響高出平均水平(48%比35%)。這一明顯的性別差異很可能是因為女性比男性更易接受社交媒體和互聯網信息。
另一方面,男性似乎更可能對互聯網上的信息心存疑慮,使其更易受到生活中同伴壓力的影響。數據顯示,相比女性,男性更傾向認同“目前互聯網上關于烈酒的信息給人真假難辨的感覺”(24%比28%),這說明,烈酒品牌需要線上線下相互結合,而不只是關注線上活動,應該能幫助品牌更好地吸引男性消費者。烈酒品牌可以向潛在男性消費者展示,喝外國烈酒是當下流行的趨勢,并通過實實在在的證據說明喝外國烈酒將會幫助其融入新興的生活方式。例如,邀請品牌代言人可以潛在地培養消費者的信心,同時借用現有飲酒者影響其社交圈的其他非飲酒者應該能帶來更好的效果。
集體行為和同儕壓力對年輕人的更大影響有些出人意料。這一年齡傾斜反映出,相比特立獨行,他們更渴望融入時尚潮流。被視為“出局落后”的風險顯然不堪設想,因此,他們寧愿效仿追隨其社交圈的風尚趨勢。所以,使品牌成為一種潮流至關重要。
非飲酒者對假冒外國烈酒顧慮重重 假冒外國烈酒的問題比白酒更明顯(30%比19%)。高端外國烈酒的均價通常是同等白酒的3倍,這使得消費者更擔心買到假的外國烈酒。
然而,在不喝外國烈酒的消費者中,未來6個月有興趣嘗試的受訪者更擔心買到假冒外國烈酒的風險。這說明,雖然他們對假冒產品心存顧慮,但這并不會阻礙他們進行嘗試。這突顯出,建立更值得信賴的渠道,向這些消費者提供產品質量和正品的保證至關重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