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享譽世界的“瓷都”,江西景德鎮擁有悠久的制瓷歷史。早在漢代,當地就開始陶瓷生產。從元代開始,直到明清,歷代皇帝都會派官員到景德鎮監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陶瓷工業繁榮非常。
新中國建立后,對當時現存的陶瓷企業和作坊進行過大規模的整合。由于陶瓷制品在賺取外匯等方面貢獻較大,景德鎮當時的陶瓷生產規模也空前擴大,瓷器產品的品種非常豐富,逐漸形成了以日用瓷為主體,藝術、建筑、工業、電子等各類陶瓷共同發展的陶瓷工業體系。
時至當下,雖然景德鎮“瓷都”之名依然,但真正創造產值的日用陶瓷影響力已遠不如當年。原先的十大瓷廠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改制之后走向沒落,有些已不復存在,陶瓷從業人員相較于計劃經濟時代也大幅減少。
近年來,陶瓷酒瓶市場逐漸回暖,為景德鎮陶瓷產業注入了一股活力。當地不少陶瓷酒瓶企業在最近幾年迅速興起,并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不過,也有跡象表明,這樣的狀況可能持續時間并不會很長。
陶瓷酒瓶逐漸興起
三雄陶瓷有限公司原本是浙江的企業,2006年到景德鎮投資建廠,雖然實際生產只有5年時間,但已成為當地規模幾乎最大的陶瓷酒瓶生產企業。
“之所以會來景德鎮投資,是考慮到做陶瓷還是景德鎮這邊的生產條件比較好,而且景德鎮的瓷器在外面的名氣比較大。”三雄陶瓷副總經理陳關根告訴《華夏酒報》記者。
2012年,三雄陶瓷縮小了浙江工廠的規模,開始向景德鎮轉移。“浙江那邊的廠主要是跟黃酒廠配套的,因為紹興的黃酒廠比較集中,景德鎮這邊的工廠是跟白酒廠配套的,兩邊都做。估計今年浙江那邊就撤消了,把黃酒也拿到這邊來生產,這樣管理起來比較方便。”陳關根說。
“剛來景德鎮的時候企業規模很小,2006年過來時,只買了2000平方米地做廠房,真的就跟當地的小作坊一樣。”陳關根說。如今,三雄陶瓷位于景德鎮陶瓷科技園的廠區面積有36000平方米,目前在公司的西邊還在擴建。
三雄陶瓷之所以發展速度這么快,一方面是因為原先在浙江做工廠時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特別是技術上的基礎,另一方面,近年來陶瓷酒瓶市場的逐漸回暖,也給包括三雄陶瓷在內的陶瓷酒瓶企業提供了發展契機。
楊勇池是景德鎮本地人,在陶瓷行業里泡了38年,之前在廣西、深圳的很多陶瓷廠都待過,衛生潔具陶瓷、日用陶瓷包括茶壺酒瓶的工藝他都熟悉。因為年紀大了,不想再奔波,2012年3月,他拒絕了其它陶瓷廠的邀請回到家鄉,負責景德鎮合正陶瓷有限公司的技術生產。
“我看中鐘總的雄心魄力,剛過來時這里只有20多個人,3個月后就步入正軌了。”楊勇池口中的鐘總是合正陶瓷的總經理鐘明琛,也是本地人。
早先因為所在單位倒閉,鐘明琛去往廣東一帶打拼。后來,他發現景德鎮陶瓷在廣東賣價很高,市場不錯,于是從1997年開始做藝術陶瓷。兩年之前鐘明琛返回景德鎮做日用陶瓷,做了一年多的茶壺之后轉型專做陶瓷酒瓶。
促使鐘明琛決意轉型的主要原因,是他看到了陶瓷酒瓶市場的廣闊,“雖然酒瓶進入景德鎮的時間不是很長,但這幾年發展比較旺。喝酒的人多,酒瓶的量大,一年下來幾百萬個酒瓶都有可能做,高檔酒的酒瓶價格也高。相比而言,茶具市場已接近飽和,量也不可能有這么大”。
據鐘明琛介紹,目前合正陶瓷的日產量能達到兩三萬個,2013年大概能實現7萬多的日產量。公司還要把門面全部裝修一下,把廠名打出去。
當初,正是鐘明琛的“雄心”促使楊勇池選擇合正,他的雄心就是要在5年之內超過景德鎮最大的酒瓶廠,實現公司的規模化發展和高檔化發展。以后,他還想實現公司的一條龍服務,包括設計、酒瓶生產、外盒生產等,整套全部都做。
產業受限或難長久
據陳關根估計,目前景德鎮陶瓷酒瓶在全國陶瓷酒瓶市場中大約占到20%的份額。雖然前幾年陶瓷酒瓶行業發展速度比較快,但他認為,接下來景德鎮的陶瓷酒瓶行業可能會縮小。
“因為政府對陶瓷酒瓶行業相當不支持,現在經貿委對做陶瓷酒瓶的項目也不批了。”對于這一點,陳關根說他早有預計,“做陶瓷酒瓶不是長久之計,未來酒的陶瓷包裝可能會被淘汰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陳關根認為,用陶瓷去做包裝,可能不是一條長久之路,“因為它消耗資源太大,到最后國家肯定會控制。畢竟世界上資源越來越少了,怎么可能去做包裝瓷?這樣一來,陶瓷包裝可能會被塑料包裝、玻璃包裝代替,國外酒的包裝都是玻璃的,陶瓷酒瓶實際上來說也是一種奢侈品。雖然前幾年整個行業都呈上升趨勢,但估計再過兩三年陶瓷酒瓶可能會走下坡路。”
另一方面,政府對陶瓷酒瓶行業的不支持,或許與它在稅收等方面的貢獻也有關聯。由景德鎮市政府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2011年景德鎮陶瓷工業總產值為192.6億元,陶瓷稅收是3.002億元;2012年,該市陶瓷工業總產值為215億元,陶瓷稅收為3.54億元。
在景德鎮的陶瓷產業中,陶瓷酒瓶所占的比例更小。2012年三雄陶瓷景德鎮公司的產值是7000萬元左右,包括浙江公司在內的整個公司的年產值為1.5億,而這已是景德鎮規模最大的了,在當地與它規模相似的還有一家陶瓷廠,除此之外其它的都比較小。產值較小,或許是政府不支持的原因之一。
政府的不支持,進一步限制了景德鎮包括酒瓶在內的陶瓷產業的發展。“如果要發展景德鎮的陶瓷產業,一定要有一個相對成熟的產業鏈。目前景德鎮沒有一個規模很大的陶瓷原料廠,沒有管道天然氣,做陶瓷就是‘一把泥土一把火’,如果這兩樣搞不好,這個產業怎么發展?”
陳關根說,在其它地方大多用的是西氣東送的管道天然氣,而景德鎮用的是汽車拉過來的一桶一桶的天然氣,成本占到30%~40%,比其它地方高出近1/2。他算了一筆賬,“以湖南醴陵為例,它那里是西氣東送的,天然氣是2塊錢一方,那邊做一個酒瓶的天然氣成本大約是5毛錢,而在我這邊天然氣是4塊4一方,做一個酒瓶的天然氣可能要1塊2,成本這么高,這個產業鏈怎么發展?”
記者在一份發布于2011年2月21日的《景德鎮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看到,景德鎮市將加快川氣東送、西氣東輸天然氣管網建設,實現縣級以上城市及工業園區天然氣全覆蓋。
瓷企嘗試尋找退路
基于對陶瓷酒瓶行業前景的判斷,三雄陶瓷開始給自己尋找在陶瓷酒瓶之外的出路。
“我們現在也在探索,比如說當我們的陶瓷酒瓶達到一兩個億之后,可能會向其他行業延伸。還是做陶瓷,但不是做包裝瓷,可能會去做工業瓷。”陳關根說,“前段時間我們一直在跟景德鎮陶瓷學院探討一個項目,開發一種在國際上比較先進的陶瓷電池。”
陳關根說,目前手機使用的電池報廢后對環境會造成污染,而他們想開發的陶瓷電池比現在手機電池小很多,但是能量是無限的,永遠不需要換,跟太陽能一樣,只要跟空氣接觸就會產生供應手機使用的能量。
“等企業發展壯大了,擁有一定的資金積累后,肯定要向其他的高科技的產業區發展。在景德鎮做高科技陶瓷的也有好多家,很小的一顆跟紐扣一樣大的陶瓷就要賣到500塊或800塊,附加值很高,科技含量也很高。”陳關根認為,“企業以后的發展肯定是要朝著這個方向去走,不可能永遠把陶瓷酒瓶做下去,我們預計它不會是長久的。”
陳關根的想法與景德鎮陶瓷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一些相似之處。
在《景德鎮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記者了解到,景德鎮市準備力爭到“十二五”期末,使陶瓷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其中,高技術陶瓷產值將力爭突破200億元,日用陶瓷產值力爭達到100億元,藝術陶瓷產值力爭實現120億元,建筑衛生陶瓷產值力爭達到80億元。
屆時,景德鎮陶瓷產業將形成以高新技術陶瓷為核心競爭力,以日用陶瓷、藝術陶瓷為主體,陶瓷文化創意為特色,建筑衛生陶瓷為重要補充的陶瓷發展新格局。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