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大批酒量驚人的“拼酒哥”爆紅網絡。這場拼酒挑戰始于2014年12月20日的一段網絡視頻,其中主角將一整瓶白酒一氣喝下,“一斤哥”由此誕生。熟料在接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下來的幾天中,各地“拼酒哥”層出不窮,不斷顛覆著人們對白酒飲量上限的認識。至“六斤哥”橫空出世,公眾對這場接力挑戰的態度已由最初的圍觀、調侃,發展為憂慮和排斥,憂慮飲酒者的健康,排斥這種拼酒、斗酒的低俗風氣。
這場網絡拼酒的發起和傳遞,是不是某些酒企刻意為之的策劃行為,目前還難以判斷,但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更有甚者借題發揮、大造聲勢,儼然將此事件當成一次難得的炒作機遇。
誠然,酒企在面對外部挑戰時,應當從中尋求機遇,借勢發展,但所謂“危中尋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這次的“拼酒”事件,已經觸及酒文化的道德底線,影響著中國白酒在公眾心目中的價值形象,如果誰拿這樣的危機當機遇,則不啻于玩火自焚。比如有人在拼酒事件后匆匆炮制出健康飲酒聯盟、宣言等,實則健康飲酒本就是行業共識和追求,又何須刻意聯盟?此聯盟之外的行業成員難道就拒絕健康飲酒了?這反而有可能加深公眾對酒業形象的曲解。
對待這一事件,我們還是要從酒業整體利益的大處著手,從善待消費者的角度著手,從酒文化的高處著手,以準確、務實的行動來捍衛行業利益。
應該承認的是,“拼酒”這種行為本身雖不足道,但它確是酒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從酒的誕生之初,由于其獨特而神奇的屬性,就會激起人們的血性激情,拼酒爭勝。無論是在各種史料典籍中,還是文學作品中,都不乏比拼酒量的記載描寫。隨著時間的沉淀,拼酒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社會上根深蒂固,影響深遠。
對于這樣一種事物,我們首先要做到審慎判斷、正確應對,特別是在當前酒類市場低迷的形勢下,企業迫切希望尋找消費熱點,盡快走出低迷。此時尤忌行差踏錯,以違背經濟規律甚至道德常識的行為去刺激市場。同時,行業協會組織已經對此采取行動,廣大行業成員應該積極響應、通力配合,發出酒行業共同的聲音,以期達到更廣泛、更有效的正面引導作用。
我們還應意識到,雖然拼酒、酗酒等作為酒文化中的“瘤體”,很難將之徹底剔除,但我們的酒文化博大精深而內涵無窮,它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充滿著人生哲學,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本位主義、現實主義等等,都能在酒文化中找到寫照。酒業完全可以從中提煉出更具品位和趣味,更加符合現代人生活方式的精髓部分,將之作為創新的飲酒方式大力推廣,逐漸將拼酒、酗酒等加以驅逐掩蓋,使其在邊緣化的地位逐漸萎縮。
在當前這個互聯網和信息化的社會環境中,我們無法預測危機在何時何地發生,關鍵是在危機到來時做出正確的選擇與判斷,避免做出追悔莫及的錯事,造成二次傷害的擴散效應。酒業發展切不能寄望于一兩次討巧的活動或某個抓眼球的創意,而要靠持重的態度,務實的行動,去完成點滴積累,沉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