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當我們回想起2015年的春節,“搶紅包”一定是最先從腦海中跳出來的詞匯之一。在人們慨嘆“年味”越來越淡的時候,“紅包”這個傳統事物卻借著微信、互聯網等現代化媒介大行其道,這種現象的背后,是傳統與現代、民俗與時尚、商業與生活的相互交融,并由此帶來的創新發展機遇。
據微信所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在除夕當日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高達10.1億次,“微信春晚搖一搖”互動次數達110億次,春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晚搖一搖互動的峰值為8.1億次/分鐘。而據支付寶的官方披露,從2月18日凌晨1點到2月19日凌晨1點的24小時內,共6.83億人次參與支付寶紅包游戲。2月18日晚8點左右,支付寶系統出現峰值,支付寶錢包首頁被點擊次數達8.832億次/分鐘。
這場全民參與的“搶紅包”大戰自然少不了各路企業的活躍身影:互聯網巨頭們為了搶占移動支付市場的份額,可謂不惜血本,發放紅包總額動輒以億計,而很多企業用戶也積極參與其中,如京東、泰康人壽、TCL、媽媽網、伊利等均派發大量紅包,“洋河微分子”則是紅包大戰中的酒業代表,拋出了千萬紅包大禮。
對于這種現象,也不乏一些質疑聲音,認為“搶紅包”使春節傳統變了味,本應是增進情感、分享歡樂的新春紅包,生生被變成了企業營銷的工具,人們隨時緊盯著手機屏幕,為了一個小小的紅包卻疏遠了家人親友。
是民族傳統的創新回歸?還是商業營銷的變相植入?或二者兼而有之?而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則是,搶紅包贏得了驚人的關注度,讓幾億人在同一時段做同一件事,讓他們與品牌之間進行深度交流,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換個角度來想,一邊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新年旅行,放鞭炮的人少了,很多的傳統春節習俗正在離我們而去,一邊是紅包再次流行起來,讓傳統事物重新回到生活當中,這恰恰證明了商業創新的巨大力量。它不僅僅能夠炒熱一個品牌,賣火某個產品,甚至可以帶來新的生活方式與體驗。這種改變的初期階段,難免會引發一些爭議,但這種力量是無可阻擋的。
對于酒行業而言,問題并非是商業創新潮流會否到來,而是當它到來時,酒業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作用。2015春節的“搶紅包”大戰已經硝煙散盡,有的酒企借此推廣了品牌,有的集聚了人氣,當然也有很多酒企并未充分把握這次機會。而酒業的眼光應該投向前方,“搶紅包”大戰在未來可能會延續,也可能不會,但這種與消費者密切互動的行為方式,將傳統事物加以現代表現的思維方式,都是酒業今后復興發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讓“紅包”來得更猛烈些,酒業變革創新的腳步也會更加迅疾堅定。
熱點鏈接:饕餮酒業“紅包”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