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又一次在春暖花開的三月拉開帷幕。作為酒類行業主流媒體,《華夏酒報》再次派出兩會特別報道組奔赴兩會,零距離接觸兩會酒業代表委員,與他們面對面交流,感受他們的思考,聆聽他們的心聲。
從2008年《華夏酒報》第一次專門派記者前往兩會采訪酒業的代表委員,特別推出《華夏酒報·兩會特刊》,至今已是第8個年頭了。
這期間,中國的釀酒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當年鼎盛的“黃金時代”走進了如今深度調整的“寒冬期”,但《華夏酒報·兩會特刊》的報道初衷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希望借助《華夏酒報》作為行業主流媒體的優勢,通過關注兩會,反映中國酒業的形勢和訴求,對下一步中國酒業的發展做出合理的預判,最終達到推動中國酒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
對于《華夏酒報》來說,關注“兩會”也就是關注行業未來發展。
8年來,每到初春三月,為了第一時間采訪到行業關注的熱點、焦點話題,前方《華夏酒報》兩會特派記者們排除種種困難,白天“圍追堵截”,晚上“挑燈夜戰”;后方《華夏酒報》編輯中心的編輯們,加班加點,精心組織,認真排版:《季克良:保障食品安全是一種社會責任》(2008年兩會特刊)、《張樹平:酒類流通管理條例重在執行》(2009年兩會特刊)、《蔣秋霞:“管”出一壺安全酒》(2010年兩會特刊)、《周曉峰:科學發展是最大的民生》(2011年兩會特刊)、 《唐橋:白酒行業整合是大勢所趨》(2012年兩會特刊)、《吳向東:任期內要一直研究食品安全》(2013年兩會特刊)、《推進酒業改革走向“深水區”》(2014年兩會特刊)……一篇篇兩會特別報道,最終得以精彩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而一個個兩會特刊版面,猶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描繪出酒業發展的美好藍圖。
每年三月全國兩會期間,也正值《華夏酒報·春季糖酒會特刊》編輯出版的忙碌時節。業內人士都知道,春季全國糖酒會是酒類行業經濟的“晴雨表”,糖酒會特刊版面可以說是寸土寸金。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華夏酒報》每年都要拿出這么多寶貴的版面對兩會進行大篇幅報道。
為此,一些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媒體界的朋友常常會問:作為一個行業報紙,你們每年花費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采訪兩會,有這個必要嗎?記者編輯這么辛苦,值得嗎?
我們的回答是:值!這是我們作為行業主流媒體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代表、委員,這兩個頭銜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擔當;和兩會的代表委員一樣,報道好兩會,同樣是《華夏酒報》作為行業主流媒體的一份責任和擔當。尤其是在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當下,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面對困難與挑戰,堅定信心、共克時艱是時代的最強音。傳播行業正能量,為產業提供一種清晰的發展思路與戰略方向,是《華夏酒報》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年之計在于春。讓我們跟隨《華夏酒報》兩會特派記者一起走進兩會,關注酒業新形勢下的“新常態、新思維、新行動”,聆聽中國酒業春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