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界媒體廣泛報道了山東省政府接待禁喝白酒的相關情況,據悉這項新規已經開始施行,即對外接待工作中,中午不得飲酒,晚餐接待則禁止喝白酒,可選用100元以下的葡萄酒產品。
消息一出,議論頗多,有為白酒鳴不平者,認為白酒本無罪,何故受牽連?
有觀點認為這是葡萄酒行業特別是國產葡萄酒的發展利好,或將借此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市場地位;也有人認為,這是公務接待全面禁酒的前兆或訊號,酒類產品全部退出公務場合只是時間問題。
用葡萄酒取代白酒,這早有先例。在去年9月30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65周年國宴上,白酒便被葡萄酒取而代之,這一現象在當時同樣引起熱議,有人將此事作為唱衰白酒的一大依據,認為白酒的社會形象,市場地位下滑明顯其實這種擔憂焦慮,還是行業心態不成熟、不理性、不自信的一種顯現。
在餐桌上究竟喝哪種酒?這樣的選擇每天在不同地方無數次上演,它本不應成為新聞。
事實上,在很多消費者的日常餐桌,白酒早已被葡萄酒、啤酒等取代,而隨著新一代消費者的成長,他們選擇飲用白酒的幾率越來越高,更加懂得欣賞品鑒白酒的內涵之美。
換個角度來看,白酒在以前占據統治性的市場地位,是由于當時物質條件所限,而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各酒種之間的競爭發展不可避免,無論國宴和公務接待選用哪個酒種,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況且“禁白改葡”只是針對公務接待這一消費領域,經過兩年多的行業調整,公務消費在酒類市場所占的比例已經微乎其微,無論是禁止飲用白酒,還是準許使用百元以下的葡萄酒,對于行業、企業所產生的實質性影響極其有限。
從今年1~2月的情況來看,酒業整體形勢良好,增長恢復有力,特別是高端名酒品牌的銷售形勢得到極大改善,消費活力顯著增強。
這意味著酒業已經基本擺脫了對公務消費的畸形依賴,開啟了大眾化消費、日常化消費的增長引擎。我們與其花心思研究公務消費的新動向,不如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大眾消費的市場研究當中。
因此,對于公務接待是選擇白酒還是葡萄酒這個問題,最有效的回應就是酒業的品質自信、文化自信和市場自信。
我們應該更關注產品品質的安全、個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性和健康,適應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應該加大文化的創新力度,吸納更多的時代元素,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應該對行業調整的成效進行認真研究總結,堅定酒業未來發展的信心,依靠市場尋求新的突破。
如果酒行業一直把眼光盯著公務消費的餐桌,相信接下來還有更多所謂的“不利消息”,只有立足于市場,我們才能保持自信、理性的增長。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