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隨著歐洲戰火的蔓延,整個世界幾乎都被戰爭的陰影籠罩著。盡管如此,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還是在次年舉辦了,目的是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的開通。這條舉世矚目的運河,徹底改變了航運界的歷史。原本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只能經南美洲南部繞行,需要60多天的航行時間,運河開通后,這段路程只需要8個小時。
資料顯示,1915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期間,中國展品因種類豐富、品質優良、工藝精湛、價格低廉引起各國轟動,以至于有外國人評價中國為“東方最富之國”,更有人稱“東方大夢初醒、前途無量之國”。當時歐洲正處于戰火中心,生產遭受嚴重打擊,對外貨的需求大增。美國瞅準這一商機,借助剛剛開通的巴拿馬運河,從中國進口物資轉運歐洲,也間接推動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不過,通過參展擴大中國物產對外銷路只是中國參加這屆博覽會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參會目標是通過觀摩比較,增強實業知識,了解商業信息,為未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鋪路。1915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為一大批中國實業家和有識之士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也對照觀察自省,從觀念層面對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早在赴美參賽之初,巴拿馬賽會監督兼籌備賽會事務局局長陳琪就曾提出十條參會目標:恢復固有國產名譽;擴張土產輸出額;探外人嗜好,改良日用品及奢侈品輸出;對各國產品進行比較;誘起國民世界的企業心;研究運河開通商業大勢變遷后國際貿易方法;循世界企業潮流確定我國商業進行方略;調查萬國出產,比較我國同類物品之優劣,力求改進辦法;表示我國民商業道德,以植國際貿易之本源;聯絡美國共圖擴張太平洋之商業權。
依據這十大參賽目標,中國參賽團在巴拿馬賽會期間不僅對物產進行展覽和銷售,更加注重觀摩和取經,并利用博覽會之便,組織中國實業團赴美考察實業,對了解世界,擴大中外貿易,促進中國實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張振勛即煙臺張裕創始人張弼士,當時擔任了中國實業團團長,帶領10多位從事銀行、絲、冶鐵、面粉制造等實業界人士赴美考察農工商等行業。得知張裕4款產品在巴拿馬賽會上獲獎時,張弼士在欣喜之余,表達了公司和宏愿和個人的夢想:“祖家的產品都要成為世界名牌!”
時至今日,張裕已經實現了張弼士當年的夢想,將葡萄酒這一舶來品在中國的土地上發揚光大,推動中國葡萄酒工業化整體發展進程,并在世界舞臺上不斷展示著中國葡萄酒的魅力。
當時在中國國內,巴拿馬賽事的舉國影響為一大批愛國工商業者開闊視野、振興實業提供契機。
1915年,當汾酒前身“義泉涌”生產的“老白汾酒”在巴拿馬賽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會一舉奪魁,獲得最高甲等大獎章的消息傳回國內時,整個山西都為之振奮。時任“義泉涌”經理楊得齡在當時提出了“振興國酒,質優價廉,決不以劣貨欺世盜名”的經營口號。當時中國還沒有“國酒”的概念,楊得齡率先提出的“國酒”泛指中國酒,拳拳報國之心由此可見。
縱觀中國酒史,汾酒之后的發展開創了中國白酒行業的眾多第一:設立中國白酒業第一個品牌體系、建立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注冊第一枚產品商標、開展第一次白酒實用性科學研究、創建第一個全國性營銷網絡,為推動白酒現代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張裕和汾酒外,巴拿馬賽事參會和獲獎也激活了一大批愛國企業家和民族品牌的實業思想,提高了中國工商界的世界觀念和現代化經營水平。以汾酒、張裕為代表的巴拿馬賽事獲獎企業,在日后大多成為各自發展領域的先行者和推動者,為振興中國實業、提高中國民族工業競爭水平和國際經濟地位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