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著名舞臺劇導演靳苗苗執導,國家一級作家李鋼音編劇的舞臺劇《天香》在貴陽大劇院上演。據悉,該劇是根據茅臺歷史淵源以及貴州釀酒傳統而量身打造的一部酒文化“大片”,劇目運用多媒體等藝術手段,將赤水河流域的生態風貌、人文風情加以生動呈現,并講述了茅臺歷史上的一段段經典傳奇。
將酒文化搬上舞臺,以這種高雅而新穎的藝術形式加以傳播,其市場效果令人備感期待。多年以來,比較常見的白酒傳播方式包括廣告、植入等,也有些企業參與拍攝了酒文化主題的影視作品,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佳作,但隨著人們信息獲取方式、審美取向的變化,大量傳統形式的酒類傳播已難有成效,酒企普遍面臨著傳播創新的課題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甚至出現了一些令人憂慮的酒類傳播現象。如早些時候風行一時的電視、電臺名酒促銷節目,非但沒起到積極的品牌傳播、銷售拉動作用,反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打擊了人們對名優白酒的消費信心。至于在網絡上瘋傳的“拼酒哥”之類視頻,更是完全歪曲了創新傳播的意義,已觸及酒文化的道德底線,給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可見,白酒傳播創新的難度不小,既要“票房”又要“口碑”,既要抓住受眾眼球,達到廣泛熱烈的傳播效果,又要體現出白酒應有的文化底蘊與內涵品位。《天香》舞臺劇似乎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解決方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案。
《天香》是在大型民族歌舞節目《多彩貴州風》的基礎上衍生而來,作為茅臺集團與《多彩貴州風》攜手重磅打造的一檔劇目,其將推向旅游演藝市場,持續不斷地向消費者、旅游者展示茅臺的歷史與文化。這種傳播形式,非常符合現代人追求休閑、品位的生活方式,又契合茅臺酒的氣質,可以說它是酒業傳播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相融合的產物,“票房”和“口碑”都很有保障。
茅臺此舉,對行業的普遍借鑒意義在于,酒業傳播創新首先要有精品意識,同時要堅持文化自信。在市場調整的壓力下,白酒行業不斷推出所謂的傳播創新,且多鑲嵌著互聯網、時尚化的“金邊”,但其中相當一部分缺乏誠意,甚至粗制濫造、炮制噱頭,很難觸動消費者的內心。這樣的作品,其“票房”慘敗幾乎是必然的。
另外,白酒傳播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往往會大量借鑒外界元素,近者如葡萄酒、洋酒等其他酒種,遠者則涉及各行各業或社會熱點。這種傳播形式確具有活潑新穎,悅人耳目的效果,但也要保持必要的白酒文化自信,符合白酒文化核心價值,才能為白酒贏得消費者的“口碑”稱贊。
制作精良與文化自信,同時體現于《天香》劇目當中,我們也期待有更多這樣的創新傳播出現于酒行業。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