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披星戴帽”的水井坊近期發布公告稱,終止再向成都邛崍“中國名酒工業園”投資。這個總投資近23億元的公司新產品開發基地及技術改造項目,原計劃在2016年建成,但由于公司產品在市場上不斷下滑,不得不就此暫緩。
終止“中國名酒工業園”被看作是水井坊的斷臂求生之舉。從水井坊來看,盡管今年一季度業績開始回暖,但似乎未能緩解公司生產和經營上的實質困境,由于已經連續兩年出現虧損,公司保殼的壓力非常之大,原計劃建設成新產品技術開發和基地的“中國名酒工業園”反而成為了拖累,不得不忍痛斷之。
這事的發生讓我們足夠震驚,因為水井坊不是尋常酒企,它可是有國際洋酒巨頭帝亞吉歐的“呵護”。在行業下行期,背靠國際大型企業,尚不能保證它擁有足夠的資金發展,跟水井坊困境相似的其他酒企,不知其狀如何?
這也不是個案。從前段時間曝出的相關酒業新聞來看,酒類企業盲目發展的產業園出現了大量的后遺癥。由于資金鏈斷裂嚴重,一個個“龐然大物”最終成了爛尾工程,項目主要負責人有的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有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的甚至鋃鐺入獄。
近乎瘋狂的投資酒類產業園熱潮也已經降溫了。有部分酒類產業園中,除了看守人,已經罕有人跡出現。經營壓力倒逼著酒類企業再轉型,首先要將資金流用于市場推廣和產品開發等。當生存都成為一種問題,停止布局多年的投資項目,雖然非常可惜,但不得不為。
這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所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于掙扎在“扭虧”生死線上的水井坊來說,這顯然是它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水井坊高管此前曾多次表態,今年即使僅掙一塊錢,也要扭虧。眼下,處于懸崖邊緣的它,更多的要依賴于網絡營銷、產品線、銷售渠道等調整,為下半年的經營扭虧作“自救”,不可能再把錢丟到長期才能見效的項目中。
酒類產業園也確實該降溫了。前幾年,行業形勢一片良好,大批企業匆忙上馬產業園項目,希望從以酒為引子,進而衍生出旅游、貿易、倉儲、物流等功能,提升企業形象,傳播企業文化,聚集產區人氣,并由此收獲經濟效益。還有些酒類產業園將之作為多元化項目發展,將主要精力用在高檔別墅和商業項目上,雖然短期收益良好,但經營風險不小。
隨著2013年以來行業進入調整期,這些酒類產業園的泡沫開始破裂,由于直接效益受到強力阻斷,大量投資者從中撤資,產業園建設難以為繼,效益下滑難以掩蓋,進而產生惡性循環,拖累了酒企主業業績。熱潮過去,酒類產業園遍感難以言說的無力和沮喪。
當然,行業內仍有不少優秀的產業園,例如,安徽蕪湖的雨耕山酒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布局長遠、發展扎實,其前景不見得非常壯觀,但相對來說更符合企業自身發展利益,所占面積有限,長期經濟效益也很可觀。
“大干快上”的酒類產業園確實該降溫了。前期狂熱建設的浪潮在當下降溫,這是時間給出的檢驗結果。它告訴我們,任何投資都應明辨真偽、謹慎對待。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