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跟一群男性葡萄酒愛好者聊天,當談到意大利葡萄酒的聲譽漸漲的話題時,有人問:“你們認為誰是意大利葡萄酒業最成功的人?”諸如Angelo Gaja、Piero Antinori 和John Mariani等名字都被一一提及,令在座所有吃驚的是,我說出的名字是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
你們可以想象,這些人吃驚地望著我。“喬治•阿瑪尼和葡萄酒會有什么關系?”其中一位問道。
我解釋,真到最近,我才對意大利時尚界的影響力有所了解。我知道女人們聽到這一點,會笑話我的無知。的確,我此前不知道時尚是如此深入人心、無所不在,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可或缺。
我所說的時尚業,并非僅限于本季的流行服飾。據我所知,時尚業已經催生了大量的生意,其中許多已經跳出了廣泛意義上的時裝、化妝品等,而是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地推動了現代生活——包括我們對于激情、幻想、愉悅、變化和隱喻等的需求。而服裝只是最次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要的一部分,幾乎只算得上副產物。
再回到意大利葡萄酒和喬治•阿瑪尼這個話題上來,你不難想起,在并不是很早以前,任何關乎精致、優雅和高貴的物品——至少是昂貴無比的物品,都與法國相關聯。
法國確實擁有和時尚有關的一切。不僅僅是服裝、香水、鞋等,法國擁有的還包括廣義的風格、潮流,似乎滲透到法國的一切物品。
法國的廚師們身穿潔白的服裝,戴著高高的帽子,他們的裝扮代表著一種形式,傳遞著一種強有力的形象。
葡萄酒是法國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香檳的開瓶方式和使用的特殊杯具,到波爾多和勃艮第特有的分級制度,法國的葡萄酒被賦予了最純正和最優質的意義。
當你在喝法國葡萄酒的時候,一半是在飲酒,一半是在品味夢想,無論是薄若萊新酒的全球同時上市,抑或是香檳代表的喜慶含義,或是波爾多一級莊或勃艮第特級園的近乎神圣的光環。
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仿佛突然間,法國在全世界高大上的地位開始動搖。整個法國時尚業,這里指的不僅僅是服裝和化妝品,而且它的無與倫比的奢華與高端形象,那種讓人希望自己是法國人的愿望——開始松動。
數個世紀以來第一次,全世界的人想成為意大利人——吃意大利美食,喝意大利葡萄酒,擁有意大利風范,過上那種被稱為“意大利式”的生活。而在這之前,意大利只代表著餐館里低檔桌布上呈現的意面和肉丸,以及被稱為“南歐紅”的低價葡萄酒。現在,意大利——而非法國,被視為潮流制造者,成為人們爭相追捧的對象。
對于意大利葡萄酒生產商來說,這種引人注目的成功,以及可觀的利潤,都離不開意大利最著名的設計大師和億萬富翁——喬治•阿瑪尼。阿馬尼當然只是數十個,甚至數百個富有創造性的設計師之一。我在這里將他作為一種象征,當然,你可以毫不費力地說出20世紀許多意大利著名設計大師的名字,比如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 )、瓦倫蒂諾•加拉瓦尼登(Valentino Garavani)等。
準確地說,喝葡萄酒時,一半是酒,一半是夢想。喬治•阿瑪尼推動了意大利的全球化,使米蘭成為時尚之都。如果沒有堅持不懈、成功地“銷售夢想”,意大利葡萄酒不會發展到今天的高度。
而如今,意大利時尚已經席卷全球,米蘭同紐約和巴黎一起被當成世界時裝領域的參照點。當你來到曼哈頓,徜徉在24,000平方英尺的 Eataly購物中心時,你會發現,這里是意大利的天堂,意大利美食、葡萄酒和巧克力都集中在這里,到處可見炭爐里烤制著精致的那不勒斯披薩和各式意大利面包。
所以,意大利人現在是幸運的(當然這和運氣無關)。畢竟,從東京到塔斯卡盧薩,在全球任何一座城市無數的意大利餐館中,你最常見的是哪國的葡萄酒?澳大利亞?法國?可能性非常小。這一切都源自“夢想”,當然也要與實質的因素相結合,方可展示出時尚的力量。
一位智利釀酒商最近向我抱怨阿根廷酒比智利酒吸引了美國人。雖然阿根廷的葡萄酒產量超過智利40%,但該國在2011年對美出口量和出口額均才首次超過智利。智利葡萄酒協會(Wines of Chile)主席René Merino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馬爾貝克(Malbec)只會風行一時”。或許他說得沒錯。但Merino之前也不得不痛苦地承認:“阿根廷的國家形象強于智利,他們擁有足球、布宜諾斯艾利斯和探戈。”
Merino知道,葡萄酒是一種時尚的生意,這是一種無法估量的優勢,如果進行堅持不解地培育,馬爾貝克就不會只是一時的潮流。
其實,每個產酒國都擁有發展“時尚業”的機會,這或許跟服裝或建筑沒有一點關系——這是一個關乎夢想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