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類垂直電商多以自營為主,類似天貓的開放平臺今年才剛剛開始成型。流量制約、第三方引流、價格沖突、內容落后成為制約酒類垂直電商發展的關鍵。流量的背后是內容,所見即所得的視頻電商可以解決內容,但是否成為下一個“風口”,尚需時日。
無論各垂直電商如何描述自己的業績、流量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它們的官網自身流量始終未能提升太多。業績的支撐,恐怕有七成是來自第三方引流。
這也成了所有垂直電商的最大的制約。另一個障礙即價格沖突、渠道沖突。而1919的聰明之處就在于,及時向開放平臺轉型,并逐步減少自營品種,讓廠商自主定價、自主推廣,以自營和平臺兩條線發展,試圖最大程度規避價格和渠道沖突。當然,1919目前也對合作伙伴坦誠相告,我們的官網平臺流量目前還不高,更多還需要靠第三方引流。
我們再往上推演:流量都受制于人(基本繞不開天貓、京東)。為什么?流量背后又是什么?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BAT三大平臺已越來越強,但從公開數據得知,僅僅在過去的2014年,一年內三家累計收購或投資的公司數量高達95家。正如騰訊參股京東成為第二大股東、開放微信一級接口、給予其超大流量支持一樣,阿里也不甘示弱,前幾天剛剛砸下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單筆投資,以283億元入股蘇寧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投資這么多公司,最終目的是把對自身發展有利的“各類”“垂直細分”的流量入口攬入懷中。入口越多,流量越大。
流量來自用戶數量和用戶黏性。用戶黏性除了來自社交功能的平臺,還有內容。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在新聞門戶日漸式微的今天,一個絕對的后來者“今日頭條”還能飛速崛起。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優酷土豆五天前宣布更名的同時,也宣布三年投資100億元,支持來自視頻用戶和小型制作室的原創內容——“網生內容”。
酒類產品的本質,是基于“情緒化”的“社交場景”下的“酒精飲料”。既然更多的是在社交場景中實現消費,那么,我們為何不思考如何在電商平臺上營造多元場景的內容呢?
只有原生內容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只有用戶多才有大流量,只有流量大才能不受制于人。
這個邏輯推演,對酒類電商是否成立?
最近接觸到一個新的平臺,即美國最大的專業視頻電商CINSAY。其強調的“所見即所得”、“跨平臺分發”、“電商與社交融合”的場景化消費,筆者認為,倒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垂直電商在內容上的不足,以原生的視頻內容和內嵌虛擬貨架吸引消費者在觀看視頻的同時享受購物樂趣。而CINSAY又即將落戶中國,與中方合作伙伴聯手,率先從酒類和食品行業發力滲透。這是否能助力酒類電商的升級?
正如我剛才推演的邏輯,基于消費者對視頻的需求以及白酒場景化消費的本質。把握住了這樣一個痛點,無論如何,CINSAY的創新模式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可能性。
但視頻電商要想成為下一個“風口”,尚需時日。
是時候買入拉菲了嗎
Bloomberg撰稿人ElinM
2011年,拉菲在拍賣市場受到中國買家的強烈追捧,價格一路飛漲。但仿佛轉瞬間,價格開始掉頭向下,從此一蹶不振。根據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Liv-ex)的數據,7月份,一箱2010年份拉菲的交易價格為5,390英鎊,比4年前價格下降了近55%。
中國的富人們在2006年前后掀起了“拉菲熱”,爭相在酒窖中囤積大量的拉菲。即使在雷曼兄弟崩塌的2008年,仍有兩位中國買家在芝加哥的Hart Davis Hart不頻頻抬高價格,最終拍下了165件拉菲,其中一位拍下了所有拉菲的半數。
Liv-ex數據表明,從2000年8月到2010年8月,最為出名的1982年份拉菲價格上漲了1,137%。
2010年9月,美國知名拍賣行Acker, Merrall & Condit首席執行官John Kapon稱拉菲是“一只喂養良好的怪獸”,每個月都在變得更加強大。
2010年10月29日,中國香港蘇富比舉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拉菲葡萄酒專場拍賣會,拍品直接來自拉菲酒莊——近2,000瓶從未離開這家法國酒莊私人地窖的完好無損的葡萄酒。一箱1982年份拉菲拍出創紀錄的132,700 美元的天價;3瓶1869年拉菲以每瓶232,692美元成交。
Liv-ex數據還表明,拉菲的多數年份交易額在其它一級莊價格的1.3倍以上。
2010年末,居住在上海的經濟學家Andy Xie預測,拉菲泡沫即將破裂并建議立刻拋售。隨后,多家拍賣機構總裁也承認,拉菲泡沫已經破裂。
買家的興趣發生了轉移,拉菲等名莊下滑的同時,勃艮第酒在悄然上升。
那么,你現在是否應該購買2010年份拉菲呢?這款酒的價格一直很穩定,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保持在5,500英鎊左右。從Liv-ex的數據可看出,自2000年之后的年份目前價格都處于近5年的最低點。
事實上,有許多其它昂貴的葡萄酒目前可以較低的價格入手,如2006年份修道院奧比昂(La Mission Haut Brion),還有許多飽受好評的2010年份波爾多酒價格也出現下滑,如龐特卡奈(Pontet Canet),價格比2013年的最高點下跌了26%。
筆者建議關注偉大年份之后的優秀年份,舉例來說,人們2005年份的追捧使2006年份修道院奧比昂黯然失色,從Liv-ex數據來看,約8個月前其價格比最高點低68%,但目前已經開始上漲了。
著名勃艮第酒收藏家Donald Stott已經在今年早些時候通過蘇富比出售了相當一部分藏酒。不久前我曾向其請教勃艮第愛好者應該買哪些酒款,他回答說,已經開始關注美國俄勒岡州的黑比諾。
酒業跨界何時搶得“頭條”
石磊
七夕前夕,滴滴快的與小米手機之間的“戀情”正式公開,雙方聯合宣布,滴滴打車APP將成為小米新品手機紅米Note2的首發合作伙伴,用戶可登陸滴滴打車App和小米官網搶購紅米Note2。同時,滴滴在北京地區將提前兩個小時開售和配送部分紅米Note2手機。滴滴快的與小米的創新合作形式,被普遍解讀為有利于雙方整合拓寬用戶群體,優化用戶體驗,并探索新的商業變現模式。 顯然,滴滴快的和小米秀的不僅是“恩愛”,更是跨界創新所帶來的廣闊商機。
跨界注定將成為2015年的經濟關鍵詞。
就在滴滴快的與小米宣布合作的前兩天,蘇寧的一紙公告更是引起零售行業巨震:阿里巴巴集團斥資約283億元人民幣,參與蘇寧云商的非公開發行股份,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9.99%,成為蘇寧云商的第二大股東,而蘇寧云商則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巴巴新發行股份。一個是線上巨頭,一個是線下大佬,本是商業形態的矛盾對立面,卻能夠攜手走到一起,原因何在?馬云說得很直接:“既然傳統業態活得也不好,互聯網企業活得也不好,我覺得合在一起就應該活得很好。”
希望通過跨界方式活得更好的,還有穩坐院線行業頭把交椅多年的萬達院線。今年早些時候,其總經理曾茂軍在投資者說明會上明確表示,萬達院線將在今年通過收購、并購等途徑打造行業生態圈。根據這一思路,萬達院線以國內外制片公司、第三方電商平臺、互聯網視頻及知名品牌電影衍生品商家等作為跨界合作對象,打造自己的O2O生態圈,增加新的盈利增長點。坊間盛傳,萬達院線的鐘情對象正是樂視影業,如果這一合作兌現,那萬達院線將形成一個包括電影制片、發行、宣傳、放映等全產業鏈的龍頭公司,乃至顛覆國內電影行業格局。
如果不做點跨界嘗試,都有點羞于說自己具有創新思維。在這樣一種外部趨勢下,酒行業跨界創新的腳步也在向前邁進。洋河與知名IT服務供應商柯萊特公司合作,組建了“宅優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發力社區電商領域。瀘州老窖與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開展跨界合作,使購買瀘州老窖的消費者可以免費參與稀土投資,將白酒與專業金融交易相結合,或將有盤活細分消費的目標群體。
其實酒行業的跨界嘗試早已有之,比如與鹽業、郵電等系統的渠道共享,或與婚慶、4S店等的銷售合作。但比之當前一些行業在跨界創新方面的大創意、大手筆,酒業跨界的力度和幅度都略顯保守,還局限于產品銷售、促銷傳播等傳統層面。至于如何通過跨界創新,來重塑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改變行業生態與競爭模式,酒業所做的還很有限,包括與一些互聯網行業巨頭之間的戰略性跨界合作,酒業尚有待進一步突破。所以,盡管酒業跨界案例很多,但缺乏具有“頭條”意義的重磅事件。
從酒類產品的特性和利潤空間來看,對業外公司的吸引力還是比較突出的,酒業“跨界”合作能否邁上一個更高的平臺,主要取決于酒業自身的心態。比如,當酒業還在因電商擾亂了傳統價格體系而苦惱時,小米已經敢于把最新發布的紅米Note2推向滴滴打車APP,比小米自有官網還提前兩個小時發售并供用戶體驗,包括像阿里巴巴與蘇寧競爭對手間的擁抱。這種開放姿態與創新魄力,是酒業跨界升級所需的重要條件,我們期待著酒業跨界“大事件”早些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