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品味舍得”,這是沱牌舍得的一條經典廣告語,曾經給無數消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今,在沱牌舍得改制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口,相關各方同樣需要一些“舍得”智慧,為今后發展鋪好路、搭好橋。
沱牌舍得于早些時候發布公告稱,四川沱牌舍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射洪縣國資局通知,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已組織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按照網絡競價方式進行了公開競價,最終確定天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沱牌舍得集團國有股權轉讓及增資擴股的受讓方。隨后,關于這一轉讓的更多細節被公布出來,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各方先后報價達203次之多,最終由天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23.51元/股的價格成功競得,折合總價約38.22億元,增值約17.9億元,溢價率高達88.08%。從2004年開始,沱牌舍得便開始醞釀改制,期間歷經徘徊曲折,包括今年以來先后幾度掛牌出售,至此終于取得重大突破。盡管接下來還要面臨資本重組、資產變更等一系列具體問題,但沱牌混改一事的前景已清晰起來。
但改制并非最終目的,如何激活沱牌舍得的發展潛能,使這一傳統名酒品牌重新煥發市場活力,這才是我們所關注的終極“答案”。而事實上,天洋控股這張神秘面孔的出現,給沱牌舍得的未來發展增加了更多懸念和疑問。
資料顯示,天洋集團創建于1993年,以音像服務行業起家,目前集團業務涵蓋文化產業、科技產業、互聯網金融和產業地產四大領域,并擁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天洋國際控股。但這家公司此前從未有過酒類經營的經驗,甚至與相關的食品零售行業也沒有太多交集。即便是沱牌舍得方面,對于天洋控股同樣感到陌生而意外。與天洋控股的結合,將給沱牌舍得帶來哪些改變,其發展趨勢又將如何?在現階段我們還不得而知。
回顧白酒行業的改制經歷,業外資本介入的先例不少,其中留下了很多經驗教訓。合作之初,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各方通常從理想化角度出發,試圖在資本輸血的同時,將企業文化、管理和運營機制等進行融合改造,或將渠道資源共享。表面看來,酒企能夠從中受益不少,但實際效果卻往往不盡人意,所謂融合改造的難度遠超預期,反而因經營理念和企業價值觀的改變,破壞了既有平衡,使酒企內部之間,酒企與市場之間的溝通成本加大,管理效率降低,最終對市場造成沖擊。而這種負面影響一旦形成,業外資本有可能選擇退出,從而使酒企陷入更加動蕩的困境之中,動搖了釀造生產、品牌形象這些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
沱牌舍得作為全國名酒,也是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盡管在這一輪行業調整期受沖擊較大,但其在生態、釀造、品牌等方面仍具有行業領先的突出優勢,這樣一家酒企的改制及今后發展,對整個行業都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因此,我們更希望從這里找到一個積極的答案。
“舍得”智慧,或許這就是解題的關鍵思路。在業外資本進入的過程中,如果能夠“舍”一些強勢、優越的心態,而是主動接納傳統酒文化,包容酒企原有的企業文化,對與經銷商之間的既有合作多一些信任和支持,所“得”將會是更有凝聚力的團隊,更具穩定性的市場。而從酒企方面來看,如果能“舍”一些既有的、局部的利益考慮,積極配合支持新的企業架構改造,并樂于分享自身的經驗和資源,所“得”將會是更廣闊的發展前景與空間。
要在“舍得”之間找準平衡點,其本質是對白酒行業做一個更加準確的定位。一方面我們要承認,作為一個傳統型行業,在信息化、精細化、科技化方面還有所滯后,但同時也要看到,由白酒工藝、白酒文化所決定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更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并且是白酒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加以傳承發揚。換個角度來說,資本只是一種手段,品質與品牌才是最寶貴的核心資源,穩定品質、提升品牌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定位,找準這個定位,才能集各方合力為市場增長的動力。
在白酒行業逐漸擺脫低迷,穩步回升的時期,沱牌舍得改制也邁出了重要一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向好發展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