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商務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在貴陽拉開序幕,此次展會既有“高大上”的國際風范與專業品質,又吸引了大量市民參觀購買,人氣極旺,難怪有參展商感慨,“貴州酒博會做到了魚與熊掌兼得”。
隨著酒業壯大發展,特別是由于酒類產業對地方經濟具有顯著的帶動作用,同時又有著很強的文化表現力,有助于提升當地社會的文化形象,于是各類酒展應運而生。
無論是在四川、貴州、山東、河南等釀酒大省,還是像廣東這樣的酒類消費大省,都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酒類展會。
與全國糖酒會不同,這類酒展雖定位于全國化、國際化的招商展示,但在實際運作中,多立足于本區域內的產業經濟,比如貴州酒博會便重在傳播、提升貴州白酒的整體形象,為貴州酒企尋找和創造更多的市場發展機遇。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而在酒類展會經濟的初期繁榮之后,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如招商效果不理想、配套功能不完善,加之區域展會本身的影響力有限,對參展品牌的推廣作用也并不明顯。
那么,酒類展會的行業意義究竟在哪里,其如何持續有效的服務酒業發展,更長遠地說,作為全世界酒類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中國酒展應如何體現自身特色與價值?
貴州酒博會在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比于國內同類酒展,貴州酒博會最大特點莫過于現場賣酒了。其效果如何?展會期間,各廠家紛紛曬出展位前排起長隊的照片,僅開幕式當天,國臺酒現場銷量就突破百萬元,整個展會期間,國臺酒現場共銷售6000多箱,銷售額達600多萬元,有消費者在國臺展位一次性購買了幾箱酒作為婚宴用酒。
國臺酒業集團總經理張春新對此深有感觸,在酒博會上賣酒,而且是一瓶一瓶地賣,一箱一箱地賣,這充分表現出廣大消費者對國臺酒的認可與厚愛。
像這樣的熱鬧賣酒場面,并非國臺一家,金沙、珍酒、黔酒等很多展位都人氣鼎沸,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普通消費者,利用酒博會這個機會,選購優惠放心的產品。如果說現場賣酒是貴州酒博會的一大特點,那極高的公眾參與度則是其特色優勢。
其實對于這種情況,業內有著不同聲音,相比于歐洲國家的一些著名酒展,國內酒展一直因專業度較低而飽受詬病,有觀點指中國酒展應該與國際接軌,設置更高的專業門檻。而貴州酒博會卻反其道行之,徹底取消了觀眾門檻,成為屬于所有人的美酒節日,這種“接地氣”的會展定位,是否將會影響到貴州酒博會的長遠發展呢?
有趣的是,正是由于不符合國際慣例的會展特色,貴州酒博會反而極受國際酒商、進口酒商的關注。數據顯示,本屆貴州酒博會在參展企業數量再創新高的同時,其境外展商過千家,占到全部展商的一半,而在一些進口葡萄酒商家的圈子里,早已形成共識:每年去貴州酒博會賣酒,穩賺不賠,一定要事先備足貨。
兩種展會定位,也許談不上孰優孰劣,關鍵是適合市場實際,即便中國酒類展會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化程度,但也要充分考慮國內消費群體的具體情況。如果一味追求專業化,而疏遠大眾消費者,這樣的展會也許還未等到大量的專業觀眾,自己的生命力先已萎縮了。
從本屆貴州酒博會來看,如果能將大眾化、市場化的展會定位,與專業化、系統化的文化推廣相結合,將是一條非常有益的途徑。
我們注意到,貴州酒博會已經為此埋下伏筆。本著“數字酒博”的辦展宗旨,主辦方及參展廠商們充分運用了微信、淘寶等工具,與觀眾進行互動,既送出了大量獎品,調動觀眾的購買積極性,也為酒類品牌擴大了“粉絲”群體。通過互聯網和數字手段,貴州酒博會將與消費者保持長期密切的溝通,向其傳遞更多酒類專業知識,這才是貴州酒博會專業化價值的根本體現。
現在著力塑造酒展的大眾影響力,或許正是為了今后有更好的專業化表現,二者并不排斥,但在一定階段內,必須找準定位,功能突出,國內酒展對此當慎重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