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格力電器在其2016年新品發布會上,同時推出了新廣告語:格力,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這種品牌理想和企業愿景引來點贊聲一片。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這也是酒行業當前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看來,“中國造”在國際上仍沒有擺脫廉價、劣質的標簽,以格力空調為例,其在中東國家非常暢銷,但當地經銷商卻提出了一個請求:格力空調品質無與倫比,但能否在包裝上不要打“中國制造”,而打“泰國制造”的字樣。“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我”,董明珠坦承。
即使如格力電器這樣具有核心科技領先優勢的精品制造,在國際市場上仍難免遭遇這樣的尷尬,可以想象“中國造”要贏得全球消費者口碑是一個多么巨大的挑戰。
事實上,對“中國造”的“偏見”不僅僅發生在國際市場,即便在國內也有這樣一種意識。比如今年初中國游客在日本大量搶購馬桶蓋和電飯煲,所持理由是日本電飯煲煮出的米口感更好。而就在幾天前,據日本國內一家網站報道,一位日本記者專門為此做了一個試驗,從中國買回了一個電飯煲,而由于中日兩國標準電壓不同,又花費四倍于電飯煲本身的價錢買了一臺變壓器,經過試用之后,她表示中國電飯煲做出的米飯同樣很好吃。從某種角度來說,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特殊“情懷”,意味著“中國造”仍沒有贏得足夠的信心。
在制造和質量水平不斷發展提高的同時,怎樣樹立一種更可靠,并且更具吸引力的新形象,這是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一個關鍵問題。董明珠認為, 在2015年的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了中國制造業要實行“雙智化”,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這意味著中國的制造業不是跟德國“工業4.0”比,也不是跟美國的工業化再造比,而是要找到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發展之路。中國制造業要從坐享成本優勢,逐步轉向享受創新紅利,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對于格力電器,創新意味著繼續加強對核心科技的研發應用,讓產品更具質量、節能、功能等領先優勢。而對于酒行業,我們的純糧釀造工藝本身就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核心科技”,未來創新轉變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除了工藝和品質,文化同樣是酒類產品的核心價值,在文化的傳播方式與內容方面,做一些創新嘗試,或將給酒業帶來驚喜。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白宮晚宴上,第一道菜就是黑松露野菇湯搭配紹興酒,這份菜單引起了人們對“紹興酒”的濃厚興趣。紹興酒即黃酒,在世界外交史上,以美酒相待、相贈貴賓的佳話并不少,所選擇的酒種往往既具有本國特色,又比較符合國際上的飲用習慣。據資料顯示,在1972年和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克林頓訪華,都曾飲用過黃酒,201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問美國,也選擇以黃酒贈送友人。
與前幾次不同的是,這次黃酒出現在白宮國宴上,是美方為歡迎中國客人而做的精心選擇,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經過之前多次鋪墊,美國方面已經將黃酒視為極具中國文化特色與代表性的產品,而且對其品質、風味都有較高評價。這種認識上的轉變,可以說是國外消費者愛上“中國造”黃酒的一種訊號,也是中國酒類產品贏得世界認同的重要一步。
在這種國際舞臺上的“有趣”亮相,對國內消費者是一種強烈吸引,當看到菜單中除了黃油水煮龍蝦和干白葡萄酒,烤科羅拉多羊排和干紅葡萄酒等西方式的餐酒搭配,還有一道黑松露野菇湯搭配紹興酒,很多人感到新奇有趣,希望親口品嘗一下這種搭配的滋味究竟如何。
當然,登上白宮的國宴餐桌,是一種極其難得的機會,其實際意義在于對酒業理念的啟發。如借助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有利條件,在“一帶一路”的國際交流場合,出現更多“中國造”酒類產品,并結合一些具有東方特色的、系統的、別致的飲用和搭配方式,傳播一種新的文化體驗。
多做些這樣的工作,世界會漸漸愛上“中國造”酒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