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是首個全國理性飲酒日。理性飲酒就是要科學、安全、健康地適量飲酒。理性飲酒主要涵蓋9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適量飲酒。
談到最佳飲量,就要比照這一數據——人體肝臟每天能代謝的酒精約為每公斤體重1克。也就是說,一個6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允許攝入的酒精量應限制在60克以下。低于60公斤體重者應相應減少,攝入的酒精量最好掌握在45克左右。換算成成品酒應為:一般消費者每天飲用白酒的量以二兩適宜。
第二,適時飲酒。
科學飲酒也要規劃好時間段。每天下午14時以后,飲酒對人體相對比較安全,尤其是在下午16~20時飲酒最為適宜。此時,不僅人的感覺敏銳,而且由于人在午餐時進食了大量的食物,使血液中所含的糖分增加,對酒精的耐受力也較強。所以,在這一時段飲酒,對人體的危害較小。
第三,適人飲酒。
懷孕期間,不能飲酒。醫學研究證實,孕婦飲酒可使酒精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直接對胎兒產生毒害作用,不僅使胎兒發育緩慢,而且可造成某些器官的畸形與缺陷,如小頭、小眼、下巴短、腦扁平窄小、身子短,甚至發生心臟和四肢的畸形。
未成年人也不能飲酒。青春期是大腦結構和功能發育的重要階段,酒精消化的過程中要消耗葉酸和維生素B等營養物質,未成年人長期喝酒的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或者維生素缺乏,影響未成年人的正常發育。同時,飲酒、酗酒還會影響青少年的思維和注意力,出現抑郁、自殺、違紀等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問題行為的可能性增大。
第四,適度飲酒。
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友人聚會都離不開酒。
酒桌上勸酒、敬酒之風盛行,更有人堅稱:“寧愿傷身體,不傷感情。”
其實,飲酒過量不但傷身體,而且也傷感情,待客敬酒一定要適度。
第五,適次飲酒。
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是有限度的,一般每小時僅能代謝10克至15克酒精。為此,喝2瓶啤酒或白酒3兩,需要一天時間才能完全消化。所以,飲酒的頻率也要適當。
第六,適式飲酒。
不要空腹飲酒,因為空腹時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對胃腸道傷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潰瘍,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質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飲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來保護胃部,以防止酒精滲透胃壁,盡量選擇慢飲。
第七,適類飲酒。
如痛風病人一定要避免喝酒,當酒精超過一定的值,酒精在消化中產生的酸乳就會抑制尿酸的排泄。
不僅如此,酒精過多會增加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增加痛風患病幾率,對于痛風病人來說,喝酒是容易引起痛風再次發作的,因此建議痛風病人少喝或不喝酒。
第八,適品飲酒。
劣質酒,它的甲醛有一般都是超標的,過量飲用會導致眼睛失明、酒精中毒。
建議飲酒最好選擇好品質、高性價比的酒品。
第九,適境飲酒。
在合適的環境氛圍下飲酒,有利于酒的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