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就是年內最大的并購案了。
老大和老二打造的“超體”在啤酒行業出現了,日前,全球最大啤酒廠商百威英博以680億英鎊收購全球第二大啤酒制造商SAB米勒公司。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排名第三位的百威英博,將接手SAB米勒持有華潤雪花49%股份,間接完成在中國啤酒市場上的登峰,據市場估算,合并后的超級啤酒巨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高達39.3%。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內,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升,于是,更多的國內本土品牌或將被擠到市場的邊邊角角。
那么,對中國市場以及一息尚存的部分本土品牌來說,這場世紀大并購帶來的是多大的危機?能破解嗎?危機之外有機會嗎?
目前的情況是,兩者完成合并,去年銷量達4250萬千升的百威英博加上去年銷量達2450萬千升的SAB米勒,將形成6700萬千升的龐大銷售體量,這其中,2015年上半年,百威英博在華啤酒銷量達到387.5萬千升,同比增長1.7%,增長速度優于其他國內啤酒巨頭。
并購之后,屆時其將壟斷全世界1/3的啤酒市場,而合并后年度銷售總額將達到近700億美元,超過美國百事公司,總市值達到254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在國內啤酒行業上半年繼續負增長的背景下,百威啤酒今年截止到現在的增速還能保持正增長。顯然,其市場開發能力遠遠超出了同行們。
瑟瑟秋風之起,國內本土品牌是否感受到了絲絲涼意。
對比之下,青島啤酒2015年半年報稱,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滑5.26%,上半年實現銷售491.8萬千升,同期下降7.38%;燕京啤酒上半年營收下滑9.28%;雪花啤酒母公司華潤創業啤酒稱,上半年受宏觀經濟環境與不利天氣影響,啤酒市場整體容量下降,銷售量下降0.8%。
顯然,面對洋啤酒巨頭的步步緊逼,本土品牌們有些力不從心了。
不過,他們并沒有坐以待斃,就在百威宣布并購后的第五天,青島啤酒披露,公司擬收購三得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兩家合資公司的50%股權,交易對價是8.23億元。
在進入中國啤酒市場超30年后,三得利最終選擇了與百威英博截然相反的道路,抽身而退。據日媒報道,原因是三得利認為在中國啤酒市場難有大的增長,將重心轉移到葡萄酒和洋酒。
除了青島啤酒的“反擊”之外,燕京啤酒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面對外敵環伺,作為大型啤酒企業中唯一未接受海外啤酒廠商出資的獨立企業而言,啟動新一輪的資本合作,這或許會成為其新的戰略規劃。
另外,世紀并購后產生的衍生后果是產生了違反《反壟斷法》的風險,有報道稱,在中國商務部認為“有可能阻礙競爭”的情況下,有可能要求南非米勒出售其在華潤持有的股權,南非米勒將把持股比率降至37%以下,或拋售全部股權。
由此看來,對本土啤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酒集團來說,危機之下尚有機會可循,如果可能,青島或者燕京來接手雪花的部分股權或者基地項目,未來的啤酒產業格局也會相應產生新的變動,本土品牌依舊有抗衡的本錢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