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家北京超市,沃爾瑪、家樂福,或是易初蓮花,選擇一瓶葡萄酒堪稱一場“可怕的經歷”。這些葡萄酒在貨架上的陳列沒有任何明顯的順序,也沒有按照原產國、產區和葡萄品種進行分類,許多葡萄酒連貨架標簽都找不到,連葡萄酒的價格、中文譯名等信息都無從查詢,消費者走進購物通道后都會感到茫然。通常情況下,一名熱心的銷售人員會適時出現,熱心地為你推薦酒款。
在這樣一個難于自行選擇的空間里,一位盡責的銷售員殷勤地為你推薦適合的酒款——如果消費者對于銷售員持有信任,這種方式可能有效。但我們的研究表明,事實并非如此。
筆者個人的經歷表明,來自銷售人員的推薦反而使人打消了購買的念頭,懷疑銷售人員推薦的酒款是超市的主推酒款,或是這家超市直接進口的品牌,懷疑他(或她)是否品嘗過這里的任何一款酒,并且能夠為自己所尋找的風格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
在這一背景下,就不難理解為何在線銷售增長如此迅猛的現象。消費者可以在自己的私人空間里,放松隨意地瀏覽葡萄酒,他們可以比較不同店鋪的售價,參考其他買家的評價,也不必擔心在銷售員的引導下做出錯誤的選擇。
與超市相比,配備有獨立葡萄酒專賣店往往更能夠提供精準的服務,從而擁有一個數量較少、但真正忠誠的消費群體。
不過,在線銷售和獨立葡萄酒專賣店都需要設法幫助消費者選擇適合的酒款,而超市仍然是非即飲渠道葡萄酒銷售的最佳選擇。雖然一些消費者非常在意所選的酒款,或者在意酒的性價比,而對于許多人來說,超市的便利性勝過了一切。而對于許多超市來說,按照貨架的位置隨意擺放葡萄酒,再通過銷售人員的推薦,這種方式對于缺乏葡萄酒知識、希望以最簡單的方式選酒的消費者是行得通的,也能創造出可觀的利潤。 但從長期來看,這種銷售方式將逐漸疏離消費者。
眼下到了超市改變葡萄酒貨架陳列的時候了,讓消費者依靠自己進行選擇,而不需要借助于任何知識貧乏的銷售員。
隨著葡萄酒的日趨流行,葡萄酒的貨架陳列對于消費者的整體印象至關重要。在中國人口繁多的城市,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超市需要借鑒英國等成熟市場的經驗,將葡萄酒清楚地分類陳列,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使消費者更加直觀,從而使選酒的過程更加便捷。此外,超市貨架的陳列還有許多的技巧可循。比如,保證所有陳列的酒品整齊、清潔,酒標必須統一將中文商標正面朝向消費者,達到整齊美觀的展示效果;價格標示要清楚、醒目,既可增加產品陳列的宣傳效果,又方便消費者對同類產品進行價格比較,還可以寫出特價和折扣數字以吸引消費者。如果消費者不了解價格,很容易對想購買的商品產生猶豫,從而喪失一次銷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