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通訊、交通等條件的極大完善,展示、洽談、招商等全國糖酒會的傳統功能被大大弱化,相反,隨著酒類市場競爭度的提高,各種新思維、新理念和新模式層出不窮,學習與創新能力,是決定酒企廠商發展態勢的關鍵因素。因此,利用糖酒會的平臺,舉行各種主題論壇,匯集各方思想,分享成熟經驗,為廠商“充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行業價值。而這種轉變本身,也是全國糖酒會功能創新、自我升級的一種表現。
但正所謂凡事有度,過猶不及,當大量論壇將糖酒會日程塞滿,海量的活動信息充斥于視野當中,就難免令人有眼花繚亂之感。面對各種“高大上”的活動“包裝”,究竟該關注哪些主題,究竟要追隨哪些“大咖”,參展客商不無疑惑。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加以反思和總結。
粗略統計一下,本次南京糖酒會期間的各種論壇活動,有近一半是針對互聯網話題的。應該說,互聯網的確是酒業創新發展的未來方向,深受廣大酒企廠商的關注,在糖酒會期間談談互聯網話題,是符合行業本身需求的。但如果大量的論壇活動都在談互聯網,而且觀點、內容雷同,那就極有可能造成“資源”的浪費。
我們常常說酒類產品必須打破“同質化”現象,其實糖酒會期間所舉辦的各種活動,同樣要避免同質化。
回顧前幾年,糖酒會期間的很多行業活動,都采取了頒獎、評選等形式,有的獎項是針對企業,有些針對產品,還有授予廠商的個人獎項。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很多獎項評選缺乏創新亮點,“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這種活動形式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近年來的糖酒會活動,更多是圍繞某個行業話題,或針對某種行業趨勢,進行專家分享和對話交流。這種形式本身是好的,但問題出在活動主題的選擇上,從青春小酒到預調酒,從B2C到O2O,活動主題的“同質化”現象同樣很嚴重,分享的內容往往換湯不換藥,廠商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參會,但實際收獲卻很有限。
其實,糖酒會期間做活動,內容主題的選擇有很大空間,完全沒必要跟風從眾。比如五糧液在此次秋季糖酒會上便沒有召開傳統的經銷商大會,而是針對混改話題,舉行了經銷商持股說明會。由于題材比較敏感,此次會議并沒有對外界公開,但仍然受到廣泛關注。據參會經銷商透露,這次會議傳達出五糧液集團推進混改的堅定信心,也出臺了更多細則,為經銷商的調整轉型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糖酒會上說“混改”,五糧液此舉不失為一種啟發。特別是在行業調整階段,來到糖酒會的眾多廠商,其關心的話題還有很多,根據記者的了解,像白酒產品如何有效進入現代綜合商業體的時尚型餐飲終端,怎樣選擇更具性價比優勢和市場適應性的進口葡萄酒產品,如何運用跨界資源的整合,實現客戶服務能力的系統提升,都是廠商普遍面臨的現實問題,也非常希望在糖酒會上找到答案。換句話說,要改變行業活動的“同質化”現象,策劃組織方應多些換位思考,更多關注酒業廠商的實際需求,這樣的活動才能與眾不同,既贏“票房”,也贏“口碑”。
另外,隨著糖酒會期間各類行業活動的增多,其“品質”能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否得到保障也是參展客商所關心的問題。應該看到,確有一些活動,其內容淺嘗輒止,缺乏縱深,往往是拋出一個概念,講解幾個案例,而到了實際操作層面卻戛然而止,對此,有人將之形容為“蜻蜓點水一陣風”。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內容沉淀和積累。特別是對于一些行業新思維、新模式,本身出現的時間就比較晚,或許在其他行業有過成功案例,但在酒類市場并未經過實踐檢驗,將之在行業活動上倉促呈現出來,對于廠商來說甚至有可能造成誤導和風險。正如酒類產品以“品質”為王,酒業活動應當以“內容”為王。
如果說糖酒會是酒業發展的晴雨表,那期間的各種行業活動,則好比一個個微觀“觀測點”,要想在糖酒會的短短幾天時間里“學”有所獲,還需慎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