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是波爾多酒商在中國剛剛學到的一課,并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過去的十多年間,對于世界最富盛名的葡萄酒產區波爾多是碩果累累的時期。自本世紀初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爆發性增長,新富階層們對于奢侈品的熱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2001到2009年間,中國的波爾多酒及期酒市場以驚人的速度擴大,推動中國成為波爾多酒的最大出口市場。波爾多酒不僅成了中國各類商務宴會上最有面子的飲品,也經常被作為饋贈禮品的首選。
但這場盛宴過后,給波爾多酒商留下的是宿醉后的頭痛。中國近期的經濟下滑,再加上政府對于官員奢侈腐敗行為的打擊,導致波爾多泡沫全線破裂。
除了購買波爾多酒用于消費外,中國買家還涉足于波爾多期酒市場。香港酒商Goedhuis & Co.的Tom Stopford-Sackville說:“波爾多期酒在中國已經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完全沒有市場。”
“經歷了2011 ~2013的幾個較差年份,加之期酒的發布價過高以及反腐運動,期酒在中國市場已經風光不再。”倫敦葡萄酒交易所(Liv-ex)聯合創始人Justin Gibbs說,“中國市場的下滑是2009~2011年波爾多酒市場波動的主要因素,中國市場在推動其上升方面功不可沒,在其下滑時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Stopford-Sackville說,最好的例子就是2008年份的拉菲(Lafite)。拉菲一向被業內人士視作判斷中國消費需求的晴雨表。2009年,一箱2008年份拉菲期酒的發售價為2,000英鎊,在中國市場的追捧之下(部分原因在于中國人對于數字“8”的迷信),到2011年上漲至15,000英鎊。
期酒只是酒莊銷售葡萄酒的一種方式。因為葡萄酒釀造需要一段時間,每年出產的葡萄酒,按當年的葡萄質量提前給出預期價格由酒商購買,莊主可以提前拿到資金用于生產,這種銷售傳統已有百年。然而,不少中國買家卻把這種銷售方式當作投資機會而進行大肆買斷、爆炒,從而造成2009年和2010年期酒價格水漲船高。
中國人對波爾多期酒的熱情在2010年份期酒發布時達到了頂峰。當時業界專家公認這是一個“偉大”年份,中國人以天價買下的期酒最終卻成了燙手的山藥,巨大的損失將許多中國買家推出了期酒市場。而在Liv-Ex的交易平臺上,波爾酒期酒的銷售額占比也由2009年的15%下降到2013年的1%。
正是中國買家對2009年和2010年期酒的一擲千金,使波爾多葡萄酒的價格一路飆漲,最高的品牌漲幅甚至達到十幾倍。隨著波爾多酒泡沫的破裂,在過去兩年間,波爾多頂級瓶裝葡萄酒的價格也顯著下跌。拉圖(Latour)價格下降了22%,拉菲降幅更是高達41%,侯伯王(Haut Brion)降19%,瑪歌(Margaux)降28%。根據Liv-Ex的數據,排名前64位的波爾多酒在這兩年中價格平均下跌了16%。
雖然Liv-Ex數據顯示,2014年份期酒的需求較2013年翻番,但交易額仍較高峰期下降了80%。專家稱,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明年即將發布的2015年份期酒會重新獲得市場垂青。
近期報道稱,波爾多酒對中國的出口額雖然下跌,出口量仍然保持了增長。香港的葡萄酒專家認為,市場需求仍然穩定,但較興盛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究其原因在于,中國買家在選酒時更趨于老練以及在反腐大環境下市場消費行為的改變。
居住在香港的葡萄酒記者、獨立酒評人Sarah Heller表示:“精品葡萄酒的消費主要從大型宴會轉向私人俱樂部,事實上,許多經營者推出了更私密的服務方式。”
雖然,未來中國市場對于波爾多酒的需求將仍然保持在一定水平,但市場與前幾年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買家們更加睿智,主要表現在他們懂市場,了解價格行情。” Stopford-Sackville說,“事實上,中國的葡萄酒買家興趣范圍正在不斷擴大,他們已經跳出了‘舊愛’的圈子,尤其是年輕買家,他們正在積極地探尋波爾多以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