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大型演出?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而今年阿里巴巴卻把它變成了現實,從11月10日20點30分開始,由湖南衛視、優酷土豆網和芒果TV互動直播的“2015雙11狂歡夜”在北京“水立方”上演。這場演出甚至被冠以“消費者春晚”之稱,演出陣容星光熠熠,由馮小剛擔任晚會總導演,而表演嘉賓多是網絡人氣明星,趙薇、高曉松、郭采潔、范瑋琪、王凱、寧澤濤、張藝興、華晨宇、TFBOYS、SNH48,中年人群對于其中很多名字也許還感到陌生,但這樣的演出陣容,已足夠引發網購達人、年輕群體們的關注與尖叫。
這場屬于互聯網的狂歡演出,其“玩法”也充分體現了互聯網特色,在“水立方”晚會現場的幾千個席位面向大眾開放,從10月下旬開始,便在天貓官微、手機天貓等渠道陸續公布“搶票”方式。總導演馮小剛更是在前期賣足了關子,聲稱“雙11狂歡夜”將與所有晚會都不同,會把互聯網、手機與電視屏幕融合到一起,“拿著手機看的晚會,前所未見。”而馬云不僅是這次狂歡夜的幕后主導,更會亮相于前臺,與眾多商戶、消費者展開互動。中國聯通還啟動了“雙11”購物節重點通信保障工作,并為“雙11狂歡夜晚會”的全球同步直播提供通信保障,確保網絡暢通安全。
以這場狂歡夜演出為標志,幾乎可以斷定,2015年的“雙十一”又會刷新一大串電商銷售紀錄。我們不得不感慨互聯網力量的強大,先是把“雙11”這個普通日子變成全國范圍的電商大促銷,進而又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人們對“雙11”衍生出的大量話題津津樂道,各種相關段子層出不窮,由此還出現了“剁手黨”一詞,特指在“雙11”這天非理性消費的一類人。而對于“雙11”的未來前景,很多人仍很看好,如馮小剛所說,首次舉辦雙11晚會,邀請明星嘉賓挺不容易,費了不少口舌,“但兩年以后,他們會說能不能讓我們上雙11。”在馮小剛看來,“雙11”甚至會成為像春節一樣的中國傳統節日,被一代代流傳下去。
但事實真像表面看起來這么樂觀嗎?恐怕未必。今年“雙11”的氛圍之熱烈,確實堪稱前所未有,但其中已然夾雜著不和諧音。作為電商領域的巨頭企業,阿里和京東之間的“口水戰”在今年更加激烈,而蘇寧作為阿里的“小伙伴”也加入其中,各方間的明嘲暗諷已超出商業競爭的界限,幾近于人身攻擊了。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廣泛的反感和爭議,消費者之所以追捧“雙11”購物節,是因為能從中獲得實惠,節省花銷,而夾雜其間的相互攻擊,則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愉悅體驗,給“雙11”的將來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從市場角度來看,“雙11”同樣需要增加新的價值。誕生之初,“雙11”作為一個網上促銷活動,意在推廣電商品牌,以及培養網上購物的消費習慣。發展至今,各大電商門戶網站的市場地位與知名度已非常穩固,而網上購物更成為年輕人群的主要消費方式之一,產生了巨大的經濟規模與效益,可以說“雙11”的初期使命已經順利達成。而在同時,“雙11”的負面效應卻被不斷放大,特別是對于互聯網店鋪背后的大量廠家、商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家而言,“雙11”這天除了貢獻銷售額和流量之外,真正產生的利潤非常有限。另外,“雙11”給物流配送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對物流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都造成影響,使人們對這種集中式、高強度的“購物狂歡”產生了更多質疑。
“雙11”的狂熱還能持續多久?關鍵要看商家能否自我突破。比如今年“雙11”前夕,酒仙網將促銷預熱做成了董事長郝鴻峰的電話問候形式,從視覺到感覺,都令人耳目一新,也受到網友廣泛好評和轉發。其實互聯網思維所關注的核心就是消費者體驗,如果我們的酒企廠商能夠借“雙11”打出感情牌,在購物狂歡的同時,與消費者進行更多互動交流,將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加強酒文化的傳播滲透,那或將取得“雙11”的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