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治喝酒帶來的家庭暴力和社會暴力等“酒害”,臺灣衛生主管部門擬對酒類商品開征健康稅,筆者為此舉雙手贊成。
長期以來,因飲酒帶來的健康及社會問題,并沒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健康飲酒中國行”活動組委會于2008年1月發布的《2007年度中國25省民眾健康飲酒狀況調查報告》表明,我國超過半數的飲酒人群身體健康狀況處于亞健康及以下水平,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數超過11萬,占總死亡率的1.3%。每年由于酒后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有數十萬起,而每年半數以上的交通死亡事故都與酒后駕車有關。
中國人的飲酒問題甚至一度具有了國際政治意義。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向中國政府發出關于《西太平洋地區減少酒精危害計劃》的報告,報告將中國列為世界酒精“重災區”。
今年5月20日,第63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一項“減少使用酒精全球戰略”,旨在提高全球對使用酒精所導致的衛生、社會和經濟問題的嚴重程度的認識,促進各成員通過共同行動來應對這一問題。該戰略指出,世衛組織各成員政府在制定、實施、監督和評估減少使用酒精的公共政策方面負主要責任,而持續的政治承諾、有效的協調、長期的資金支持以及地方政府、民間和經濟界的適當參與對于政策的成功至關重要。
與臺灣擬征酒類商品健康稅的設想不謀而合的是,在“2009中國重慶·青年人才論壇”上,專家潘建波所做的《加快實現健康重慶衛生總目標的策略》報告也建議,建立“健康重慶基金”,基金來源由財政提供啟動資金,增收煙酒企業健康稅,鼓勵企業和社會捐款,爭取慈善機構援助等方式,確保健康重慶建設的資金投入。
目前,我國正在實施“全民醫保”的公共醫療衛生政策,為了提高醫保金籌集力,有專家建議,國家應對排污企業、煙酒企業、煤炭、化工、石油、網絡電子游戲等產業征收(損害)國民健康稅,全部用于國家醫療保障。
近年來,中國飲酒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目前酒民已超過5億人,而且年輕人所占比重正逐年加大,甚至不乏相當一批的未成年人。這些人中,又有近4成人每天飲酒1次以上。
身為酒界人士,筆者衷心希望酒類行業能夠欣欣向榮,而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必然是在一個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之下才能得以棲息。
過量飲酒所帶來的健康及社會問題,早已有目共睹。筆者以為,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限制地消費酒精產品,其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終將會限制住釀酒行業自身的發展。
為此,通過征收酒類商品健康稅來達到限酒和為防治“酒害”提供財源的設想值得借鑒并深入研究,國家有關部門、行業組織以及各酒類企業,應該從全民健康的角度著想,擔負起各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自所承擔的責任,讓全民生活得不僅有尊嚴,還要有健康。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