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酒花”成了“第二個普洱茶
從貴金屬,到農產品,再到高端投資型白酒,如今,白酒期貨(俗稱“酒花”)已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然而,白酒期貨是否真如一些人所說的那樣——“再添投資契機”呢?
據報道,中國白酒的“酒花”年化收益率最少可達到10%—15%(詳見《華夏酒報》9月1日5版,中國酒業新聞網http://www.hxjb.cn/html20100912010090109140795232.htm)。事實上,如果是醬香型白酒,年化收益率遠高于這個水平。以茅臺鎮當前市場情況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為例:醬香型原酒出廠價約為40元/升,第二年上漲到60元/升以上,到第五年,價格高達200元/升或更高。
但是,除茅臺酒廠和個別民營酒企外,茅臺鎮目前幾乎沒有庫存5年以上的醬香型原酒。這是什么原因?由于儲存醬香型白酒資金積壓率極高,大多數民營酒企根本無力承受,都在急于變現。這就出現了一個白酒期貨市場的致命問題:酒品決定了期酒的價值。既然沒有夠年頭的酒,還談什么投資回報?
其實,這種情況在國內其它白酒產區也普遍存在。也就是說,當前國內白酒期貨市場發育還欠成熟,此時入市,尤其要小心謹慎。
目前,白酒期貨市場魚龍混雜,只有實力雄厚的酒商才能更好地為你管理好期酒,同時能給你提供更專業的意見。因此,投資期酒最好選擇老字號、有信譽的酒廠,但是茅臺、五糧液供不應求,保存庫存老酒才能保證自身持續發展,而且他們也不屑玩期酒,所以投資空間并不大;而中小民營酒企搞期酒,要么是急于套現,要么是玩概念,根本沒有規范的售后服務體系。沒有任何的保證或者保險,不可抗力和人為因素導致的風險如何防范和控制?如果酒廠方面未能按時出貨,又將如何處理或賠付?制度的缺失是投資期酒最大的風險所在。
選擇期酒,專業知識和經驗十分重要。因為在品酒會上品嘗到的酒,畢竟還沒有完成最后發酵,味道和質感都和最后的成品有很大的差異,投資者必須擁有豐富的經驗才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出是否值得引入投資。試問,有多少投資者具備白酒方面的專業素養?雖然有些中小民營酒企的期酒有成為“黑馬”的可能,從而得到高回報率,但投資風險也更大。
在法國投資波爾多的期酒,投資者會請評酒大師們出馬,讓他們提前預測出這些酒的價錢,在酒裝瓶以前就胸有成竹——有第三方權威的介入,彌補了投資者的專業素養不足。目前,國內還沒有這方面的專業機構,個別評酒師的信譽、水平也難以保證。只要看看金融機構在白酒抵押貸款中的謹小慎微,就知道這里面有多么深奧的學問了。
當然,從市場發展趨勢看,白酒期貨將來定會成為酒期貨的主流。但是,未來三至五年內亟需市場引導,不宜過分炒作。一些人炒作白酒期貨,雖不能簡單地說是“熱錢”興風作浪,但更不是平白無故的熱愛。同時,有關職能部門要及時跟上,加強監管,才能確保白酒期貨健康有序發展。
在白酒期貨市場發育尚不成熟的情況下,拔苗助長只能促使白酒成為中國“第二個普洱茶”,傷害的不僅是投資者,而且是白酒整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