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消費者都在忙于置辦年貨,準備熱熱鬧鬧過大年,各地市場也空前活躍起來,迎來一年最紅火的時節。然而對于那些“造假者”來說,也迎來了“發財”的好時機,他們趁著春節之際,通過造假大撈一把,賺它個盆滿缽滿。因此,逢年過節是假冒偽劣最為猖獗的時候。
日前,筆者在深入企業和市場調查走訪時,耳聞目睹了造假者的劣跡和手段。先不用說那些震驚全國的造假大案,僅發生在身邊的假冒偽劣就夠人咂舌的:據山東某知名企業老總介紹,在當地,有人明目張膽地高價收購某知名品牌的空酒瓶,然后,灌上劣質白酒冒充名酒出售;他們公司生產的一款白酒剛剛上市,立即就被克隆,當企業打假人員前去制止時,這些造假者早已望風而逃,而當打假人員離開時,他們又從“地下”冒出來“重操舊業”。
面對如此猖獗的造假行為,人們不禁要問:真的就對這些現象束手無策了嗎?為什么年年打假年年假,甚至有人說越打越厲害呢?
究其原因大致有下列幾種:一是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給許多不良分子以可乘之機,他們受利益驅使,鋌而走險;二是社會和消費者患上了“打假疲勞綜合癥”,包括企業自身打假部門在內,面對打不完的假,有的失去了信心,有的則司空見慣;三是某些打假執法部門行動不力,瀆職嚴重,更有甚者為了某些方面的利益,對造假者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也從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造假者。
據某酒企負責人介紹,一次他們的市場巡查人員發現了仿冒他們產品的“地下窩點”后,立即將情況報告給了當地的執法部門,要求他們立即對其查封和處置,然而,該執法部門卻遲遲不動,在企業的再三強烈要求下,他們才象征性的予以“處置”,結果造假者仍然我行我素,更加有恃無恐。這位負責人氣憤地說:“這哪里是在打假,明明是在假打!”
當然,個別代替不了全局。各級政府對打假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揪出了大批的造假者,并給予了有力的懲罰。隨著科學的發展,各種有效的仿冒手段也越來越高,網絡舉報、網絡打假即迅速又快捷,這些都為打假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然而,應該看到,打假工作仍然不容盲目樂觀,一方面打假在深入,另一方面,造假分子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花樣也越來越多,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如何使打假不流于形式,還消費者一個健康、放心的消費環境呢?筆者認為,首先必須健全法制法規,運用法律的手段進行管理,以法治代替人治,同時,進一步提升公民的自身素質,增強法律意識,通過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意識的增強,逐漸消滅假冒偽劣;其次是打假執法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來,要真打而不是假打,要負責而不是扯皮,要嚴厲而不要敷衍;再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次是消費者自身也要提高“免疫”能力,煉就一副“火眼金睛”,有效識別和抵制假冒偽劣產品,打一個全民打假的“人民戰爭”,讓假冒偽劣沒有立足之地。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