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酒行業中類似“七糧液”、“拉菲傳奇”的山寨品牌出現了不少,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營銷學商標策略或者惡劣的商標侵權,其背后有著深厚的山寨文化氣息。
中國山寨文化由來已久,最初多數是毫無惡意的模仿,而今的山寨品牌多半是利益驅動使然。借助于電視、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傳播,人們關注名牌,為了讓自己顯得更有品位、更與眾不同,消費者更趨向于購買名牌產品。品牌商品的高品質和品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牌效應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推崇,然而其高額的廣告、技術研發等投入也注定要轉移到購買者頭上,高昂的價格使大部分消費者望洋興嘆。中低收入階層由此投身于性價比更高的山寨商品中。于是,山寨作為草根文化的代表,流淌著仿造、廉價、便捷的血液,在民眾智慧的催發下茁壯成長,打破一切規矩,為的是圖個高興,這就是山寨文化。
“七糧液”、“拉菲傳奇”的出現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且不論它們是否侵權,它們的出現讓有著“拉菲夢”的中低端消費者美夢成真,雖然這個夢只是“山寨夢”。對于酒類市場而言,山寨產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第一,酒業產品的供給呈金字塔形,低端產品供給量大,隨著產品品質的提升,供給量逐步下降,山寨品牌的品質價格大部分定位在中低端,極少出現因為商標對消費者產生的誤導。換言之,人們已經了解到了山寨酒和品牌酒的差別,山寨酒對五糧液、拉菲等高端酒的沖擊十分有限。
第二,山寨品牌在市場中扮演活躍氣氛的角色,人們在看到“七糧液”這個品牌的時候,第一印象想到的必然是它跟五糧液是什么關系,無形中又加深了五糧液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而對于“七糧液”人們會因為太“雷人”而開懷一笑,真正會去嘗試的消費者應在少數,山寨品牌在某種程度上對知名品牌的推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三,山寨產品雖然不能與名牌精品媲美,但它面向了更廣大的消費者,當名牌高高在上時,山寨產品正好彌補了大多數人囊中羞澀卻又想和“名牌”沾光的心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例如引起名牌商家不滿、模仿了外在卻不得其精髓以及版權問題等。
山寨文化是以極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產品的外觀或功能,并加以創新,最終在外觀、功能、價格等方面全面超越這個產品的一種現象。山寨文化的衍生物,早已打破手機的束縛,而擴展至其他行業。
在中國社會中,山寨文化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體現了民間的文化創造力,一定程度上有其生存的依據,山寨產品在各個行業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路狂奔時,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其廣大的市場需求,正是市場需求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山寨產品。只是它們與被模仿品牌處于不同的消費層面而已,而且既然模仿,那么所選擇模仿的品牌大多十分成熟,因此消費者并不會將“七糧液”等同于“五糧液”。
雖然山寨文化出現后一直備受爭議, 但是這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我們不提倡但卻無法避免,所以消費者在消費時應做到心中有數,理性選擇山寨產品,在滿足自己名牌心理的同時還要避免被不法分子欺騙。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