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白酒產量一直處于高增長的態勢。2010年,白酒總量達到了890.8萬千升,創歷史新高。2011年以來,白酒產能擴張的趨勢愈發明顯。應當看到,白酒產能擴張必將催生新一輪產業升級。
受市場需求增長和競爭力提升的需要,近兩年,各大白酒企業紛紛進行產能擴張。產能擴張過程中,企業開始從重視市場到重視工廠,體現了白酒回歸到價值和品質的本位上來,符合白酒行業提高集中度的大趨勢。同時,正是受益于快速增長和未來產業發展預期,一些企業實施外延式擴張和內涵式發展相結合的戰略,規模化成為白酒行業發展的主流模式。從擴張產能的企業來看,多數企業的擴產是建立在產能嚴重不足的基礎上,擴產規模也相對合理。而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且,產能擴張的調整優化過程中,必將淘汰掉一批缺乏品牌影響力的中小企業,加速產業整合和集中化的進程。
白酒的產能擴張既有市場驅動因素,但更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引導和強力推動。近年來,地方政府提出了相應配套的刺激白酒行業經濟發展計劃,很大程度推動了白酒行業的發展。如四川省推行的“長江上游白酒經濟帶和千億產業的建設規劃”系統工程;山東省出臺的《山東省白酒產業振興和調整指導意見》;貴州省制定《貴州白酒品牌基地建設方案》,把茅臺鎮打造成為“中國國酒之心”,把仁懷市打造成為“中國國酒文化之都”。
另外,白酒的產能擴張迎合了消費調整的需要。醬香型白酒產量只占白酒產能總量的5%,銷售額卻接近白酒行業總量的15%,利稅更是占到行業的35%。以茅臺酒為代表,醬香型白酒市場增長十分明顯,特別是在高端消費領域表現出極強的競爭力。隨著高端消費人群的擴大及其對品質、品位等需求的延伸,“醬香時代”或已不遠。短期內雖無法接近濃香型、清香型的市場份額,但資源的稀缺性必將使醬香型白酒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效應不斷提升。可以說,以貴州仁懷為核心原產地的醬香型白酒還處于發韌階段,當前仁懷名酒工業園區引發的產能擴張,將有效提升區域品牌集中度,為醬香型白酒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漲價動力。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宏觀經濟的持續向好帶動第二輪產能擴張,與當前的情形如出一轍。8年量價齊升的繁榮期改變了白酒產品的短缺經濟,開始逐步走向產能過剩。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一些白酒廠家敏銳地發現了供需關系間巨大的缺口和名酒品牌的勢能,創新廠商合作模式,消化產能,尋求經營突破。1994年,白酒經銷史上的第一個買斷品牌“五糧醇”橫空出世,OEM模式隨后被行業廣泛接受,消化了產能,同時實現了市場份額的重新切割。
筆者認為,當前一輪的產能擴張,將激發企業增強品牌創新能力和營銷模式的升級,甚至促使其產品走出國門,向國際市場要銷量、要效益,進而為行業貢獻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