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酒類消費的持續升溫,以及全社會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進一步凸顯了酒類市場規范的重要性,徹底杜絕假冒偽劣的酒類產品,已成為全行業的共同期待。
相關部門持續加大對假酒的打擊力度,不斷鏟除制假窩點,酒類生產企業也不再抱有投鼠忌器、患得患失的心態,主動出擊,打擊假冒產品。而筆者認為,酒業打假需要更充分地發揮行業聯動效應,對假酒實施全方位打擊。作為酒行業的重要一環,流通領域在其中應承擔更多的責任。
管理部門在打擊假酒的過程中,往往是溯源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而上,循著市場上的蛛絲馬跡直搗黃龍,摧毀制假窩點;而生產企業,其打假方式較為多元化,比如在產品包裝上加以更新的防偽技術,比如在經銷商客戶中加強管控,以及出動市場人員和質檢人員,配合相關部門的打假工作。這兩種打擊的途徑都是以“追擊”為主,追得越緊,造假不法分子逃得越快,很可能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這就需要酒類流通企業配合出擊,通過嚴格的行業自律、自控,畢竟假酒所產生的短期利益,卻可能帶給酒類流通企業致命的傷害。
在市場對假冒偽劣產品實施“堅壁清野”,使假酒失去生存的土壤和空間。這就等于在“追擊”的同時又對假酒實施“圍堵”,前后夾擊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打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