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風必“吹”之。一直自詡為國酒的茅臺在盛名之下,也難承受其重,隨時被拋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廣東中石化的“天價酒”事件尚未平息,茅臺鎮的拆遷丑聞又無約而至;某部委酒款沒付清,走出國門事不明;上海拍賣偃旗息鼓,貴陽一錘驚世駭俗……如此等等,“一哥”煩不勝煩!
在社會陣痛的轉型時刻,廣東中石化買的哪點小酒,無意中被內訌放大,于是茅臺被千夫所指。說實話,廣東石化這哥們也挺冤,那么大一個企業,喝這么點算什么哦。筆者知道,某些非國字頭企業零星酒款都不少。為什么五糧液、國窖1573、紅花郎等都能平安度過,或許茅臺一直就不屑思考這個問題。
強者更溫柔,是我們一貫對功成名就者的隱性要求,而茅臺體現的卻不是這樣,依然高舉高打,真正喝茅臺的,有多少人知道價格?與之對應的是買和買不起的這兩個階層,前者是痛著罵著買著送著,因為有欲求而不得不為之;后者就是原生態單純價格過敏者,將心中對某現象的不滿找個大眾的宣泄途徑,號稱國酒不干國事的茅臺就天然的成為了眾矢之的。
《西游記》很清楚地表明了一個事實就是:你的功力大小并不重要,關鍵是你所處的陣營,土地、山神、河神,基本就是混飯的,可為什么妖怪們那么厲害卻始終不敢對他們痛下殺手呢?因為,他們位列仙班,在東方是有編制的。牛魔王、七大圣中除猴哥外,個個法力高強,然在東方、西方兩大集團都不在編也拒絕招安。所以,但凡利益沖突時最后都免不了被剿滅的宿命!因此,是否在體制內就成為判定你是妖是仙的唯一標準。
在歌曲也要分顏色的今天,若給白酒也分顏色,那么茅臺才是真正的“紅酒”,從茅臺對自己短暫而輝煌的歷史樂此不疲的宣傳很容易理解。在體制內,低調才是最牛的炫耀。古人教育我們:大音稀聲、大象無形。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是顯著的,樸實無華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又貴為奢侈的是幾千年文明傳承的出土文物,不論你是復古還是仿古,那都不是真正的古,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國人都習慣了漸進而不是冒進,在這個問題上,茅臺似乎很不符合構建和諧社會以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毅然決然的硬要高調奢侈,自己把緊箍咒往自己頭上套,這就嚴重地觸犯了眾怒,奢侈未果奢恥先行就是必然。
與其說是別人妖魔自己,還不如說是茅臺自己畫地為牢走不出去。竊以為,光長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還不夠,關鍵是你那雙眼睛必須還得能發現自己的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