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酒市場制假售假問題嚴重是不爭的事實,假酒泛濫不僅給眾多酒企的聲譽和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也嚴重侵害著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如果生產企業在聯合打假方面能真正達成共識,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實現信息共享,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假售假者勢必落入“法網”。
毫無疑問,工商、公安、質監等職能部門是打假的“主力軍”,肩負著前方打假的重任。但是,由于受人力、財力等條件限制,打假的觸角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那些制售假酒者挖空心思來“躲貓貓”,給職能部門的查處工作增添了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不小的難度。此外,隨著白酒造假制假手段不斷改變,有時單憑職能部門的力量很難鑒定酒品的真偽,以至于那些利欲熏心者有空子可鉆。在這樣的現實面前,需要與酒企聯合起來,有針對性地開展打假活動。
當前,除了職能部門經常性開展打假以外,酒企打假還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很多時候,酒企既要忙著本地打假,又要進行異地打假,這樣盡管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畢竟作用相當有限,特別是異地打假工作很難順利開展。
企業方面不可能“常駐”異鄉進行打假,在階段性的打假結束后,假冒產品死灰復燃的可能性極大。由此看來,酒企結盟打假,會使這一問題得到較為妥善的解決。
酒企在結盟打假的同時,還應該發動社會力量來共同打假,不妨利用“聯合打假基金”,對舉報制售假酒者予以重獎,重獎之下肯定會有更多的消費者自覺加入到酒品打假的隊伍中。
另外,知名白酒企業必須在產品防偽上多下工夫,不斷提高自己產品的防偽能力,令一般的造假者難以仿造,而那些有能力仿造者可能會因為造假成本過高、風險太大、回報率又太低而不去鋌而走險。另外,酒企還應該通過強有力的宣傳,教會消費者如何甄別假酒,從而封殺假酒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