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強黔酒,離不開政策的扶持。貴州省未來的規劃設計是:到2015年,貴州省白酒產量確保實現80萬千升、力爭達到100萬千升,占全國白酒市場份額的10%左右,白酒工業總產值確保1300億元,力爭1500億元,到2020年,占市場份額計劃達到20%。可見,黔酒在貴州省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貴州省政府做大做強黔酒的決心。試想,如果一個企業缺少了政府的政策扶持環境,等于就失去了良好的生存土壤保障,企業便成了無根之木,很難承受擠壓,做大做強又談何容易?只有當企業有了一個較好的政策環境,企業做大做強才能如魚得水。這一點,黔酒確有切身感受。
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幕開啟,貴州白酒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歲月”。作為傳統的釀酒產區,貴州白酒工業依托豐富的生物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傳統的生產工藝,形成了以國酒茅臺為核心,包括茅臺、董酒在內的2個國家名酒,5個國家優質酒,40個貴州名酒共47個國內知名品牌組成的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黔酒陣營,蔚為大觀。到了1990年,大多數黔酒企業好景不再,市場大幅萎縮,墜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除國酒茅臺依然穩居“酒林之尊”外,其他名酒的終端市場相繼被外地先后崛起的白酒品牌蠶食,紛紛由全國性品牌降為區域性品牌,經濟效益每況愈下。很多企業資不抵債,以至于停產、破產。
存在這樣的反差與尷尬之痛,有企業本身盲目擴張等原因,也有政策扶持乏力的原因。如此看來,企業要做大做強,除了企業自身苦練內功,還要受益于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外界環境”。換句話,做大做強黔酒,政策扶植才是硬道理。
如何扶持?在筆者看來,一是要通過制定政策措施和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步驟引導、扶持、推動企業創建自主知名品牌,為企業做大做強主營造良好的氛圍,依法保護品牌的知識產權;二要規范行業秩序,拓寬多種渠道,鼓勵和引導酒企業積極走聯合、兼并、重組之路,將優勢資源向有品牌、有實力、有市場、守信用的白酒生產企業傾斜,促進地方酒業向大產業、大集團、大品牌、大市場方向發展;三要建立酒行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從人才引進、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6月30日,貴州省政府在仁懷市召開“全省白酒產業發展大會”,吹響了振興貴州白酒的號角,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要把茅臺酒打造成“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把茅臺鎮打造成“中國國酒之心”、把仁懷市打造成“中國國酒文化之都”,“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的發展基調。同時,將出臺《貴州白酒保護和發展條例》、《推進貴州白酒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明確支持黔酒加快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這無疑是個值得黔酒振奮的利好。可以預期,有了大力度的政策扶持,黔酒必將有個新的崛起,從而推動白酒產業做大做強,實現“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
《華夏酒報》宮華明 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