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由業內人士爆料山西陳醋95%為用醋精勾兌而引發的爭議快速傳播,導致了消費者的一片嘩然。雖然事件的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但“勾兌風波”對山西陳醋的行業公信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引發了不少分析人士對行業標準的質疑。筆者不禁要問:“醋壇子”被打破了,“酒壇子”的安全是不是也應該引起行業的警惕?
就酒行業來講,一直存在新工藝白酒和傳統工藝白酒之爭,此前某企業對勾兌酒的爆料,就曾引起業界的一片嘩然。對此,著名危機公關專家王微指出,當前食品安全形勢較為嚴峻,任何的消費信任危機,都會導致行業發展的重大挫折,重蹈國產奶粉業的后轍。
而酒行業也經歷過“朔州毒酒風波”,致使山西酒業遭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受重創,波及了整個地區的白酒生產,甚至國家名酒汾酒都未能幸免。酒業應該牢記教訓,樹立危機意識,做好相關的危機公關準備,確保應對危機事件時,能夠及時打出“組合拳”破解危機。
長期以來,消費者對“勾兌酒”一直存有誤解,認為勾兌酒就是便宜酒、假酒,甚至毒酒。實際上,勾兌是釀酒的工藝步驟之一,在行業內普遍應用,即使茅臺等高端白酒也都需要使用這項技術。
此外,新工藝白酒也是對固態釀酒很好的補充,其中勾兌的食用酒精并不同于假酒的工業酒精,是安全可食用的。
眾所周知,酒精酒在國際上也很常見,例如伏特加就是純粹的酒精酒,而白蘭地、威士忌等也都屬于酒精勾兌酒。因此,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飲用通過國家質檢部門認可的新工藝白酒,而不必對勾兌酒心存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