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11年上市公司中報披露正式收官,備受關注的白酒生產企業繼續扮演“貴族”角色,個個賺得缽滿盆溢。其中,貴州茅臺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9.07億元,同比增長58.31%,并以每股收益5.2元,再度登上半年度A股盈利王的寶座。
在整個經濟處于平穩發展狀態,特別是今年以來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企業經濟效益出現一定幅度下滑的情況下,白酒企業的銷售、利潤、價格卻一路走高,是否是一種好現象?
目前,很多地方把白酒產業當作主業來支持和發展,而且白酒價格不斷創新高,紀錄不斷被打破。白酒的利潤到底有多高,白酒生產和銷售的“利益鏈”到底有多長,白酒價格到底會漲到什么水平,“高檔白酒”的品種到底會豐富到什么程度,沒有人說得清楚。
為什么各地都如此重視白酒業的發展,重視對白酒生產企業的扶持和幫助,甚至不惜動用行政手段,幫助白酒企業推銷產品、占領市場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白酒的投入產出效益比一般產業要高得多,特別是高檔白酒,利潤之高、提供的稅收之多,許多產業無法與其相比。
由此帶來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白酒的高額利潤到底來自何處?筆者注意到,在白酒市場,越是高檔的白酒,銷售形勢就越好,市場就越緊俏。白酒價格出現如此不真實的上漲,顯然不是市場調節的結果。因為能夠消費得起這些白酒的人,決不是普通百姓。
一個曾經引起過激烈爭論的話題是:腐敗到底是不是推高白酒價格的重要原因。要回答這個問題,自然需要回到公款及其與公權相關的消費行為上來。如果在高檔白酒的消費中,此類消費的比重很大,自然是推高白酒價格的重要原因。反之,則不是。
正是由于高檔白酒的銷售形勢一片大好,白酒也就成了廣告業激烈爭奪的戰場,幾乎所有媒體都在不遺余力地為白酒企業打廣告、做宣傳,使白酒行業變成最熱門的行業之一,也使白酒生產企業更加熱衷于“開發”所謂的高檔白酒。
整治白酒市場的亂象,必須要解決白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酒生產和消費中的各種腐敗問題、浪費問題、制假造假問題以及暴利問題。
首先,應對白酒的生產和銷售制定嚴格的制度和規則,防止白酒生產和消費的無度發展;其次,要完善白酒的定價標準和調價原則,規定最高限價;第三,要進一步規范公款消費行為,嚴格控制用公款消費高檔白酒,對超標使用高檔白酒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嚴厲處罰;最后,應當調整消費稅征收政策,提高消費稅征收標準,尤其對高檔白酒要征收消費稅,還要征收奢侈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