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公務用餐接待和公務出差是“三公”的兩個重大組成部分,有測算數據稱,中國全年的公務用酒量是每年喝一個“西湖”。就此問題,他提出了“關于推進公務用餐和公務住宿改革的建議”,希望我國能取消領導干部直接報銷權。
有關公務喝酒是今年兩會上廣受矚目的話題:有委員指出,公款喝酒的成本之高,傷亡之大,場面之慘烈,不亞于三大戰役;某省統戰部部長表示,再叫我當市委書記堅決不去,原因是最怕喝酒;還有委員建議,公款招待須禁止喝酒。
以每年喝掉一個“西湖”的“胡吃海喝”,套用全國人大代表、中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的一句話是:“老百姓再勤勞,也養不起這么多‘醉官’啊!”
而每年喝掉的這一個“西湖”的公務酒,顯然并不是十幾塊錢一瓶的“二鍋頭”,而很可能是茅臺、五糧液等名酒。那么僅是用于喝酒的公款,恐怕就很嚇人了。
讓人十分不解的是,既然不少官員最怕喝酒,既然納稅人最怕浪費公款,那么為何公款喝酒就是禁不了呢?盡管我們有幾千年的酒文化,但酒文化不是以這種腐敗浪費、損害健康的方式來弘揚的。因此,筆者以為,必須盡快、有效地治理公務喝酒。
治理的手段多種多樣,關鍵不在技術,而在于決心。
不管是葉青代表建議的取消領導干部直接報銷權,還是其他委員建議的公款招待時禁止喝酒,都值得去嘗試。
酒桌上的官員們,實在是該醒醒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