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業目前正處在發展和繁榮的機遇期,也正處在矛盾和問題的凸顯期。拿春風得意的白酒來說,就面臨著“一高一低”的困境:高端白酒的公款消費被社會廣為詬病,其市場將有所萎縮;低端白酒的消費又遭遇年輕群體“不感冒”的瓶頸。正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酒業的出路和突破口在哪里呢?
日前召開的中國白酒領袖峰會,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提出:組建產業聯盟走向世界。簡言之,就是“抱團闖世界”。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抱團闖世界”是中國酒業拓展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目前白酒行業的多項經濟指標亮麗喜人,但產銷率指標鮮見。白酒行業從整體上看,產能大于產量、產量大于銷量是不爭的事實,培育新的消費群體已成白酒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在國內市場相對飽和的形勢下,國際化成為必然選擇。
“抱團闖世界”是中國酒業提高開放水平實現國際化的需要。30多年來,“請進來”的業績有目共睹:國際啤酒巨頭悉數進入中國,洋酒在許多地區大行其道,帝亞吉歐、軒尼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詩打入白酒陣營。但反觀“走出去”的步伐卻邁得緩慢蹣跚:雄踞全球產量頭把交椅的中國啤酒,出口量少得可憐;在國內風光無限的白酒,至今未能進入海外的主流市場。為克服發展的短板,中國酒業必須進軍國際市場。
“抱團闖世界”是中國酒業提升民族品牌、弘揚中華文化的需要。當前的國力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文化的競爭,而產品則是文化的載體之一,品牌則是文化的符號之一。只有經過國際市場競爭的殘酷洗禮,民族品牌才能真正確立,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光大。
闖世界就是闖難關,只靠單打獨斗是不行的,必須聯合協作、抱團奮斗。不滿足于“窩里橫”,不熱衷于“窩里斗”,有組織、有措施、有行動,引領中國酒業躋身于世界舞臺,成為有影響力、感染力的“演員”甚至“主角”,這是每一個有雄心大志的酒企和行業協會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