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后,傾倒無數觀眾。這部七集美食類紀錄片之所以吸引大眾的眼球,緣于它透過一個一個的美食故事,反映出國人傳統的風俗習慣、倫理文化、價值觀念,既勾起人們的食欲,又引發人們的聯想。
據傳,《舌尖上的小吃》將會在年底開始拍攝。我們由此希望: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深厚群眾基礎的中國酒類也能列入拍攝計劃,讓《舌尖上的美酒》與《舌尖上的中國》一樣,走紅全國乃至世界(本報特別推出《舌尖上的美酒》,詳見本期A7版~A13版)。
當然,紀錄片《舌尖上的美酒》能否拍、怎么拍,酒業或許無權決定;但現實生活中,舌尖上的美酒要做到真、優、美,卻是酒業無可回避的職責。
真——打假保真。近年來,酒類市場有所凈化,但假酒“陰魂”始終不散,呈現出產業化、專業的特征。針對酒類造假的新招數、新特點、新趨勢,必須拿出新的思路、推出新的舉措、亮出新的利劍。
近期,國務院部署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加大行政問責力度,提高食品安全違法成本;工信部出臺《葡萄酒行業準入條件》、商務部將修訂《酒類流通管理辦法》;部分酒企踐行“兩公開”、茅臺布局“自營店”,有利于強化法律的威懾力、執法的嚴肅力、打假的協作力,確保消費者喝到的每一瓶酒都是真酒。
&nb文章來源華夏酒報sp; 優——質量優異。酒企要按照國家的要求,切實履行產品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當好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要真正建立起質量安全的文化體系、決策體系、執行體系、標準體系、考核體系、技術體系、宣傳體系和培訓體系,高起點、嚴要求,確保消費者喝到的每一瓶酒都是放心酒。
美——形象美好。酒企要按照法律的要求,切實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樹立誠信自律的形象。從產品的內在品質到外在包裝、從標簽標示到廣告宣傳都能做到表里如一、名實相符,彰顯吸引力、親和力、公信力,確保消費者喝到的每一瓶酒都是滿意酒。
《舌尖上的中國》雖然好評如潮,但也有人擔憂其中一些美味佳肴的制作技法能否保證食品安全;對舌尖上的美酒來說,確保質量安全同樣是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