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國酒業的多事之秋。從古越龍山“致癌門”、洋河“散酒門”、到張裕“農殘門”、古井“勾兌門”、汾酒“召回門”,使酒業很受傷、很委屈、很無奈,也很值得警醒。這些風波雖然有驚無險,但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
明明是符合法律法規的事情、明明是正大光明的行為、明明是質量合格的產品,為什么受到公眾的質疑、輿論的批評、社會的誤解?是企業的缺欠、是標準的缺失、是宣傳的缺位抑或是其他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是綜合因素造就還是單一因素使然,很值得調查研判總結。
對給自己造成的“不能承受之痛”,張裕稱對這一事件正在調查之中,并且不排除事件背后有“幕后黑手別有目的在操縱”。坊間也多有傳聞,在這些事件背后存在“幕后黑手”。當然,傳聞不能代替事實真相,猜測要有證據予以支撐。我們希望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事件的卷入者都是上市公司,受到公眾和股民的廣泛關注,事件對它們的負面影響也首先反映在資本市場上。
以張裕為例:8月9日,受有關消息影響,“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安全質疑全面爆發。當日,張裕A股價應聲大跌,盤中一度跌停,盤中最低觸及55.13元,創2009年8月份以來新低。收盤跌幅高達9.83%,報收55.23元,凈流出額17308.96萬元。張裕B以跌停收盤,報42.93元。 同時,國產葡萄酒板塊集體下跌。
大概是受此影響,有人甚至認為: 隨著股市融劵進入實質性階段,酒行業遭遇了一系列的負面報道,一盤有組織、有計劃的做空酒行業的棋局已經開始布局了,做空者逐利的目的逐漸暴露。空頭最近一直在做空酒類,通過發布空頭報告,推出事件新聞,唱空酒類股、做空酒類股,再低價買入歸還證券達到獲利的目的。當然,這只是部分人士的一些看法,但愿這只是看法而非事實。
融資融券對中國的資本市場來說,應該是個新生事物。它引入了做空機制,易使資本市場從單邊市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做多)變為雙邊市(做多、做空),有利于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完善價格發現功能、提供更多的投資手段,使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時也能賺到錢。
拿融券交易來說,當市場上某些股票價格變得虛高時,一些敏感的投資者會及時地察覺到這種現象,于是他們會通過借入股票(融券)來賣空;而當這些股票價格下跌時,先前賣空這些股票的投資者為了鎖定已有的利潤,會重新買入這些股票以歸還融券債務。
融資融券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一種“信用交易”,講信用應該是對參與者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人通過捕風捉影、似是而非、夸大其詞、危言聳聽等手段,有預謀地唱空某些上市公司,打壓這些公司的股票,以達到融券賺錢的目的則是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
酒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理解、包容、支持,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特別是媒體的監督、指正、批評。酒業一定會熱情歡迎諍言諍友,正視自身的問題,改進自身的不足,同時也會高度警惕一些別有用心的故意“唱空”、 “做空”酒業的行為。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