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快速成長,產銷量不斷增長。進口葡萄酒雖然僅占中國葡萄酒消費總量的14.7%,但其增幅卻相當驚人,消費總量近年來翻了近4倍。是什么助推著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
世界葡萄酒市場萎縮
無需贅述,中國葡萄酒市場近10年的增長大勢,使得投身其中者無不受益,包括進口葡萄酒經營者和國產葡萄酒經營者。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增長不僅體現在葡萄酒消費方面,啤酒、白酒等酒類飲料也都有著令人欣喜的增長。與此同時,放眼所有的消費品,無不處于高速增長的態勢。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這樣的增長正是拜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形勢所賜。經濟發展了,整個社會的物質財富迅速增長,使得滿足了生活必需品消費之后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地需要各種各樣的享受品,來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葡萄酒消費的高速增長正是源于這一原因,加之葡萄酒健康、高雅、時尚的形象,以及進口葡萄酒“神秘”、“高貴”的身份,更是助推了葡萄酒尤其是進口葡萄酒消費的持續增長。
然而,在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世界葡萄酒的消費形勢卻大不相同。長年的葡萄酒生產過剩,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1年不斷深化的歐債危機,都使得世界主要葡萄酒消費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呈現降低的趨勢?!?BR>
在全球葡萄酒消費低迷的形勢下,中國葡萄酒市場可謂“一枝獨秀”,這就使中國不可避免地成為全球葡萄酒生產、銷售企業的“救命稻草”、戰略發展市場以及掘金之地。曾經有一個法國酒商這樣形容他近幾年來的工作狀態,“如果我不是在中國,我就是在去中國的路上”。如今,中國葡萄酒市場猶如當年盛傳可以隨處挖黃金的美國西部,人人都要來中國淘金。
這樣的宏觀經濟形勢,讓中國葡萄酒進口的持續增長成為必然,而且,進口葡萄酒持續增長的狀況今后將繼續伴隨我國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增長同步提高。
中國經濟發展利好
食品安全事件把消費者推向了進口貨
接二連三的食品安全事件讓中國消費者無限警覺,他們已經把對奶粉、饅頭、火腿腸等食品的懷疑擴大到了所有食品和飲品,加之2010年國內某產區的假葡萄酒案更是推波助瀾,使得消費者寧可信其有,一棒子將全部國產酒打死。
恰在此時,眾多進口葡萄酒經營者宣揚的是國外葡萄酒質量監管體系的健全,國外葡萄種植方式的綠色,國外葡萄酒釀造方式的安全,使得消費者在面對進口酒還是國產酒的選擇時,毅然選擇了進口葡萄酒。這也成為促進葡萄酒進口量持續增長的原因之一?!?BR>
國產葡萄酒企業重銷售、輕基礎的短視行為所致
浮躁、短視、急功近利是如今很多中國企業存在的一種現象,中國的葡萄酒生產企業也不例外。上世紀90年代,國內曾經有一個葡萄酒發展的小高潮,當時的中國葡萄酒生產企業90%以上都擁有自己的葡萄種植基地。而2000年前后,葡萄酒生產企業的日子都很不好過,葡萄基地成為企業沉重的負擔。2004年前后,在新一輪葡萄酒發展高潮來臨之時,新興的葡萄酒生產企業選擇只建發酵罐、灌裝線,不投資葡萄園,甚至只投資商標注冊。他們甩掉了費時、費力的葡萄基地建設,依靠購買進口葡萄原酒進行灌裝或者OEM生產,短期內就可以獲取巨大的經濟效益。
這樣的做法使得企業的原料供應得不到保障,形成了如今中國葡萄酒行業的奇特現象,葡萄酒生產量已達108.88萬千升,而實際的釀酒葡萄園只有幾十萬畝,這大大降低了國產葡萄酒的競爭力。與其購買由中國企業加工的貼著國產標簽的進口葡萄酒,消費者更愿意購買原瓶、原裝進口的正宗進口酒,這進一步推高了國外葡萄酒的進口量。
禮品經濟
中國的人情現實,使得禮品經濟成為一個橫亙不同消費領域的巨大消費需求。細數這一二十年中國禮品市場的變化,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金飾品到高檔香煙、白酒再到近年的進口葡萄酒,還有緊跟電子時尚的iPhone、iPad等。這一原因也是持續推高進口葡萄酒特別是高檔、頂級進口葡萄酒進口量的重要因素。
據有關方面的統計數據顯示,宴請用酒和禮品用酒,占到中國高端進口葡萄酒消費市場很大的比重,而真正做頂級葡萄酒投資和收藏的人,微乎其微。頂級葡萄酒在國內的風行,與它的送禮功能唇齒相依。中國人的心態是:喝價格昂貴的酒,才能上檔次,才能體現誠意。相比茅臺等中國高端白酒來說,進口葡萄酒的價格量級更高,也附帶著一種優雅的西方生活觀。頂級進口葡萄酒的價格是很明確的,收禮的人一看就知道價值,因而,價格不菲的進口葡萄酒送禮效果很不錯。
低門檻、高利潤的推動
創造更多的財富,是今天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的夢想,而經銷進口葡萄酒似乎就是很多中國人實現這一夢想的捷徑。
首先,進口葡萄酒的高額利潤已經成為行業內外皆知的秘密。一瓶在法國購買價為1歐元的普通葡萄酒,經過海運到達中國,包括關稅、消費稅、增值稅等在內的綜合稅率約為50%,進口商在海關提貨時的成本約在18元~20元人民幣,而這樣的酒在市場上的一批價格在40元~50元,市場零售價在80元~120元之間,加價率在400%~600%。
這樣的加價率是國產葡萄酒經營者所無法達到的。但隨著中國消費者對進口葡萄酒的認識進一步深入,這一現象會逐漸消退,但短期內仍將持續。只要巨大的利潤空間存在,就會不斷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勢必進一步擴大進口葡萄酒的勢力范圍。
其次,在高額利潤存在的同時,投資進口葡萄酒經銷的門檻非常低,無需特殊技能,只要有錢就可以進貨。于是,手中有數萬、數十萬、數百萬乃至數千萬、數億資金的人,都盯上了投資經營進口葡萄酒這項事業?!?BR>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大部分進口葡萄酒經銷商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工作做的很不夠,以至于大部分中國消費者熟知的進口葡萄酒品牌數量極其有限,對于絕大多數進口葡萄酒的存在完全不知曉。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涌入這個行業,成為進口酒經銷商,從數據上看,進口葡萄酒數量一再大幅增長,但分銷的困難使得很多進口酒成了倉庫里的存貨。
消費心理推波助瀾
領袖消費的帶動作用
中國人消費的從眾心理很強,特別是政界、商界對高端消費品有著意見領袖的作用。而如今的中國領袖消費階層大多都是進口葡萄酒的擁護者,他們帶動了普通消費者對進口葡萄酒的消費。
以拉菲為例,富裕階層的人消費大拉菲,中產階層的人隨風而上,致使小拉菲與拉菲旗下眾多不知名的產品,都成為社會上熱捧的珍品。事實上,對于絕大多數參與“拉菲熱”的中國人而言,他們只是聽說了這個品牌,記住了這個名字,對酒的品牌內涵完全沒有了解,對于如何欣賞這種價格極其昂貴的酒品完全不懂,但富裕階層的消費就成為他們追求這種風尚的一個理由。
然而,市場的火爆也讓一些國外的高端葡萄酒品牌面臨“成長的煩惱”。銷量的快速上升,也帶來了大量的仿冒品,過高的擁有量也直接導致了尊貴感的下降,更嚴重的是,頂級葡萄酒品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社會分配不均衡的犧牲品,致使一些品牌的用戶成為了暴發戶、炫富、官僚的代名詞。這顯然不是高端、頂級進口葡萄酒品牌所愿意看到的。因此,如何打擊假冒產品、調和銷量與品牌形象之間的反差,延續高銷量與高品牌定位,成為高端進口葡萄酒不得不著力解決的問題。
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推動
一直以來,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就不乏“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想法,在葡萄酒消費方面也不例外。
當進口葡萄酒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進口葡萄酒在很多人眼里就等同于身份和品位,雖然說不清新世界與舊世界的差別何在,也不去講究菜品與酒種的搭配,但僅是那張寫滿洋文的標簽,便足以給人帶來莫大的精神愉悅。
西化生活方式的必然結果
電視劇、電影乃至廣告中,每逢用餐的鏡頭,葡萄酒已經成為鏡頭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對于帶動中國消費者的葡萄酒消費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最直接的影響更來自于西化的生活方式,感恩節、圣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以及在國內一直處于增長態勢的西餐廳的數量,這些洋節日和西式餐飲,帶動了與之匹配的進口葡萄酒的消費,成為餐飲文化和節日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而酒配餐的思想也已經感染了不少的中餐廳,在香港、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區,大部分中高檔次的中餐廳也已有自己的紅酒單,來自世界各地的進口葡萄酒是酒單上的主角,這樣的情況也已經慢慢傳播到了二線城市。
好口感與高性價比的誘使
有調查結果顯示,將同等零售價位的進口葡萄酒與國產葡萄酒放到一起,由消費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好惡品嘗,超過90%的消費者表示更喜歡進口葡萄酒的口感與香氣。與國產葡萄酒相比,進口葡萄酒在消費者心目中具有更好的口感以及更高的性價比。而個體消費者的好惡構成了整個消費群體的好惡,這也是推動進口葡萄酒持續增長的重要圍觀因素。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