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塑化劑事件影響,近期白酒板塊大幅下挫。偶然背后有必然,看似突然爆發的白酒行業“黑天鵝”事件,背后則是白酒行業產量和產能快速增長后供過于求、去產能化呼聲漸高,行業洗牌在所難免,部分中小酒企或將出局。
除塑化劑事件,經濟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也對白酒行業影響較大。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白酒需求量可能不足,業績看淡。
“塑化劑事件影響只是白酒業銷售壓力的一個宣泄口。”業內人士表示,白酒行業產能過剩、高庫存已經引起市場擔憂。這一點從一家在港上市的白酒經銷商——銀基集團的盈利預警也得到印證。
銀基集團2012年11月20日發布盈利預警稱,2012年4月至9月銷售收入大幅下降85.4%,毛利率同比下降10.9個百分點,虧損1.77億港元,這是公司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半年度利潤虧損。
業內人士認為,經銷商的虧損對白酒板塊的殺傷力更大。
近些年,白酒企業因其較高的盈利能力成為地方的財稅支柱之一,擴大規模成為企業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酒類上市公司產量快速增長,產業外資本如聯想控股等也紛紛進入。
2012年以來,市場需求放緩,酒類銷售價格持續回落。茅臺和五糧液的價格已經分別回落到1350元至1400元以及680元至710元范圍內,個別地區的價格可能更低。2012年下半年以來,雖然進入白酒消費旺季,但高端白酒價格仍未見大幅上漲,經銷商銷售壓力加劇。
白酒行業的真正危機是行業產能過剩。
白酒行業經歷產量的快速擴張,人均消費量增長速度不及產量增長速度,未來這種供過于求的矛盾還將激化。
同時,食品安全問題更加受到關注,白酒企業競爭將更激烈并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出現分化。
未來,白酒行業將會走向何方?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白酒行業需要再次通過去產能的方式來調整長期供需結構。而去產能將表現為行業不再全面繁榮,從企業向渠道擠壓發展到企業與企業間擠壓,高端向中端、低端擠壓,不規范的中小企業恐怕首先被擠出市場。同時,由于渠道庫存壓力增加、市場需求不足將倒逼酒企放棄盲目擴張路線、下調增長目標,提高銷售費用,進而影響酒企利潤。
白酒行業經過洗牌,為真正的優質產品騰挪出更多的市場份額,那些具備競爭優勢、經營規范的企業才能脫穎而出,白酒行業才會迎來下一個春天。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