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經典《大學》開篇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白酒之道的精髓亦應如此:一是識“明德”,順應行業趨勢,回歸酒類市場的本質;二是親“民眾”,切實推進酒業發展回歸大眾生活、貼近大眾消費;三是臻“至善”,讓酒業在回歸中充分釋放其文化功能和社會責任。
“民”酒要求消費者有認同,跳出概念酒的云遮霧罩,真正走向以個性、互動和體驗為核心的情感敘事,激發消費者共鳴。
做到真正的“民”酒,就要充分消費化,讓價值增值創新回歸終端消費。在成都糖酒會上,“私人化消費”成為行業討論的一個新興熱詞,蘊含著讓酒業回歸個性需求、回歸生活的價值呼吁。伴隨著行業的高速成長,證券化、投資化和定制化一度成為二、三線酒企謀局全國的重要選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擇。無論白酒價值模式如何創新,還是要回歸到終端消費,需要突出個性化、多樣化的差異化消費需求,并將品牌價值真正建立在參與、互動的消費體驗上。
做到真正的“民”酒,就要充分公眾化,搭建雙向互動的公共關系模式。2012年以來,白酒行業最大的危機其實根源于大眾信任危機。行業要突圍,必須要改變單純的廣告式媒體轟炸模式和團隊渠道關系模式,通過新型的“走出去”與“請進來”戰略,在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建立起開放化的公共關系溝通渠道,實現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的企業形象營銷。
所謂“走出去”,即要在產品銷售“走出去”的同時,加快推進企業形象“走出去”,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事業,通過公益與大眾分享企業發展成果,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所謂“請進來”,即要在將銷售代理商“請進來”的同時,將普通消費者也“請進來”,通過大力發展酒文化旅游,讓普通消費者進入到企業,看實力、看形象、看標準、看信心,在心目中不斷積累企業形象認知。
做到真正的“民”酒,就要構建生活化的品牌塑造模式。在當前互聯社會、體驗經濟和休閑社交時代背景下,立足傳統媒體營銷創新,可重點強化:一是擴大微博、微電影等新媒體營銷力度,進一步探索《美酒Style》、《洞藏酒的那些事兒》等時尚、輕松、幽默路線,在娛樂互動中引領行業形象重塑,全面開啟行業性的新社交互動時代;二是與新型城鎮化、文化產業化相結合,整合區域傳說、典故、美食、音樂、繪畫、詩詞、書法等,將酒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景觀打造當中,營造一種“客觀”的文化存在;三是加強與區域優秀景區合作,將“名山、名水、名人、名景”作為名酒的品牌背書,在大眾旅游休閑中傳遞酒業品牌。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