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上世紀50年代末,我們國家大搞轟轟烈烈的“大躍進”,結果出現了三年困難時期。事件的根本原因是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近年來,白酒業形成了一個“野蠻擴張”的怪圈和一個被人為吹大的泡沫,其結果是高端酒消費遇阻、行業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形象受損、增長速度下滑。白酒發展趨冷的導火索是嚴控 “三公消費”和“禁酒令”,根本原因是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可見,主觀不符合客觀必將受到懲罰。因此,《華夏酒報》本期主打推出的“擴能時代的危與機”系列報道,很值得一讀(詳見本報A9~A12相關報道)。
理性發展就是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在白酒產能擴張的熱潮中,可以明顯看到某些地方政府的強勢推動和大力引導,所以板子不能只打在酒企身上,企業也有難言的苦衷。白酒企業特別是國有控股的酒企如何處理好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既要落實政府的要求、尋求政府的支持,又要有“不諫非忠”的精神,敢于和善于發表不同的意見,堅持所應堅持的,服從所應服從的,使企業得以實現良性發展而不是揠苗助長。
理性發展就是不跟風、不盲從、只求真。近年來,白酒業曾出現“擴產熱”、“漲價熱”、“廣告熱”、“奢侈品熱”、“百億俱樂部熱”等等,導致一些企業頭腦發熱、盲目跟進,唯恐落在別人的后面。其結果是頭上有光環、背上多包袱,企業陷入困境、品牌受到損害。為避免“務虛名得實禍”,企業一定要把發展的熱情和科學的態度相結合,認清形勢、瞻前顧后;一定要使雄心壯志與理智精神相一致,知己知彼、求真務實。
理性發展就是不自傲、不自棄、只求強。對行業對企業的歷史和現狀進行認真總結和反思,可以說沒有一貫正確的企業,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企業,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優勢,關鍵是能否解剖自己、找準病根,制定和落實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求揚長避短、發奮圖強。
理性發展就是要堅持“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即在當前的形勢下,酒企應結合自身的情況調整經營目標、消費群體、手段措施等,鞏固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充實創新舉措、人才儲備等,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實現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目標。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日前在演講中指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困苦時要有兩個精神同時存在,一個是不放棄,要努力下去,一個是覺得做不下去得換個方向。這段話對酒業的理性發展也很有啟迪。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