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文章 高檔白酒企業也開始“放下”身段、“收起”傲慢、“討好”電商了,這是電商企業過去連做夢也不敢想到的事。但是,如今正在變成現實。
據媒體報道,包括茅臺、郎酒、汾酒等在內的諸多知名酒企,一改往日的“談電色變”,紛紛尋求與電商的合作,更有甚者,以茅臺為首的幾個品牌還開起了網上商城。
原因很簡單,自從“八項規定”出臺以后,高檔白酒消費就開始不斷下滑,不僅價格大幅下跌,如53度飛天茅臺酒的零售價已從2011年春節的2300元/瓶一路跌至目前的800元/瓶,下降幅度高達60%以上,而且銷量和效益也是急劇下降,多數高檔酒企與前兩年相比,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實話,公眾對高檔白酒價格不滿意、有質疑,決不是想置高檔白酒企業于死地。而對高檔白酒企業來說,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嚴格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不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為目的,而是一味地迎合公款和公權消費,追求不符合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的高額利潤,還有何市場經濟主體地位可言呢?又怎么可能為繁榮市場、推動市場經濟秩序的完善創造條件呢?
高檔白酒企業在“八項規定”的影響下,步入“調整期”。需要提醒高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檔白酒企業經營者們的是,如果真的具有戰略眼光和長遠目光,真的想將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就不要再抱這樣的幻想。就算相關規定不可能長期執行,公款和公權消費會再次冒頭,也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更何況,新一屆政府對政府職能轉變及行政體制改革工作目標非常明確,對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也將作出重大調整。可以肯定,加強對權力的監督與制約,將成為今后政府工作的重點。如果仍把眼睛盯在公款和公權消費方面,只想追求“腐敗利潤”、“腐敗效益”,就唯有死路一條。更重要的,在高檔白酒企業盡享公款和公權消費帶來的暴利快感的這幾年,中低檔白酒企業并沒有停止市場開拓的腳步,企業的效益也并不差。一定程度上,通過對中低端消費市場的占領,不僅獲得了不錯的效益,也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一旦權力受到有效約束與制約,高檔白酒企業要想占領市場,難度將相當大,企業生存的壓力,也將相當大。到時候,就算高檔白酒企業愿意“放下”身段、“收起”傲慢,在短期內,也是很難得到消費者的充分信任的。畢竟,高檔白酒的價格仍然偏高,普通消費者是難以消受得起的。
不過,不管相關規定能否一直堅持下去,對高檔白酒企業來說,能夠從“談電色變”轉為“討好”電商,總是一種進步。至少,在眼前是如此。需要提醒高檔白酒企業的是,切不要將這樣的轉變作為一種權宜之計,不要再將希望寄托在公款和公權消費的回歸上。隨著政府職能轉變步伐的加快,市場秩序的完善,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的提升,唯有及時轉變經營理念和思維方式,確立市場意識和市場觀念,才不會被市場拋棄,才能在市場占得一席之地。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