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酒曾憑借著白酒濃香的地域特色,首開中國低度酒先河和歷史經營業績的顯赫,成為目前全國各個酒類板塊中的一塊“價值洼地”。筆者用品牌影響力來區分品牌層次,它包括區域品牌溢價能力和消費者認知程度及擁有的區域主導市場個數三個考量因素。豫酒的品牌可以簡單地分成四個梯隊。
第一集團是杜康、張弓、宋河、寶豐、仰韶。特點是歷史悠久、品質好,在全國的品牌知曉度非常高并影響深遠。
第二集團的品牌比較多,像賒店、林河、四五、姚花春、富平春等。它們不僅僅只是在一個較大的區域內建立了根據地市場,品牌在河南、甚至部分外省市都有著較高的知曉度。
現在或者在歷史上,只是在一個相對狹小區域內,建立起根據地市場的淮源、皇溝、睢州、棠河、郎陵罐等,就只能算是第三集團了,它們是區域性強勢品牌,或者說是地頭蛇式品牌。
3000萬以下的廠家多如牛毛,統統簡單地劃為第四集團。特點是起點和業績參差不齊、品牌力弱或者多品牌運作、其中的絕大多數沒有根據地市場,或者說是根據地市場容量非常小。
四個集團的品牌含金量具有本質的差別。企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品牌成色的改變雖然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沉淀過程,但不是一成不變的,這需要落伍者知恥而奮起、追趕并收復失地;破蛹化蝶者,則須加倍努力來站穩腳跟。品牌的恢復性增長相對容易,而品牌的跨越性飛躍伴隨著企業在營銷、產品、管理等方面的創新,體現的是企業綜合實力在臺階上的提升。
未來,豫酒崛起的龍頭應該出自第一集團,只是因為業績變遷的原故,領跑者或者說龍頭應該會是輪替的。如果未來有一天,能夠出現板塊領袖的話,這個集團的品牌應該有諸多的先天優勢。
第二集團的品牌拉力可以貢獻的自然銷量是1~3個億,做得好也可以賣得更多。但是,第二集團的企業即使營銷做得再有聲有色,銷售額即使有所突破,也無非是躋身第一集團。目前,極其可惜的是這個集團的某些品牌,正在墮落進三線品牌的黑洞。目前紅紅火火的白酒企業兼并浪潮,主要目標就是二線以及以上品牌。因為資本的慧眼,更看中的是它們的品牌張力和溢價能力,而不是目前的業績。
第三集團的品牌中的許許多多已經“小荷才露尖尖角”,穩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步跨入豫酒二線品牌的行列,比如淮源、雞公山、新平川等。
第四集團品牌的生存之路將會越來越艱難。其中的許多企業,常常靠著貼牌或者代加工來表明自己還活著。從長遠來講,這類企業只有努力進入第二、三集團,成為老百姓常說的“品牌酒”,才能走得更遠。否則,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悄無聲息地死去。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