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業特別是白酒業目前正處于一個特殊的發展階段,其標志是“三期”疊加——增長速度的放緩期、深度調整的陣痛期、行業形象的重塑期。這種情況的出現,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既有對客觀規律的被動反映也有對發展方式的主動選擇。其中的要害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特別是與廣大群眾相脫離的矛盾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關鍵是認真聆聽、準確理解社會公眾的呼聲,做到與消費者心心相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改善酒業與消費者的關系就必須全面正確地掌握消費者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華夏酒報》本期主打的主題是《酒業,了解你的消費者嗎?》(詳見本報A13~A17相關報道),適時提出當下酒業需要重新審視消費者的需求,明確指出普通消費者才是酒企過冬的“真棉襖”,可以說是一針見血、擲地有聲。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消費者,才能契合市場的導向性,使主觀符合客觀,做到紅燈停綠燈行;才能提升經營的科學性,使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防止產能過剩;才能提高產品的針對性,使新老產品適銷對路,減少產品過剩;才能增強廣告宣傳的精準性,使宣傳的內容有的放矢,能讓大把的投入見成效。
了解消費者首先要把握他們的共性需求。目前大眾對酒的期待可以概括為三點:一是要喝放心酒,產品質量無瑕疵、食品安全有保障;二是要喝明白酒,對公眾質疑的問題能夠講真話、交實底;三是要喝實在酒,貨真價實、性價比高。簡單說,就是要喝“好、真、值”的酒,這是消費者對酒品最基本、最前提、最重要的要求。否則,歷史再悠久、文化再深厚、品牌再響亮的酒企和酒品,消費者也不會買賬。
了解消費者還要把握他們的個性需求。消費者有性別、年齡、地域之分,有職業、經歷、貧富之別,不同的群體對酒類產品有不同的需求,我們應該心中有數并分別投其所好。在廣袤的酒類市場上,沒有也不可能有通吃天下的產品。因此,必須對消費者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對市場進行數據化的細分定位,使每一個企業的每一個產品都有對應的消費群體。當前,要特別關注年輕人群對健康、高雅、前衛、新奇、個性的追求,使酒企的產品、廣告、經營、公關同他們的喜怒哀樂相吻合,使酒類消費的群體后繼有人。
了解消費者是酒業接地氣連民心之肇始,是酒業脫困振興之根基。近年來,酒業各種各樣的活動沒少搞,但大多是領導講話、專家點評、企業發言,而請消費者做主角、請消費者發聲的則鮮見。在經歷多次風波之后,社會公眾對酒業的褒貶與期待應該有人進行全面認真的梳理,以供業內資鑒。一個真正把消費者當上帝的行業必定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