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兩款“神秘”酒樣現身河北石家莊,據稱這是瀘州老窖為其華北生產基地項目特制勾調而成,批量化灌裝生產將于2014年三季度前后正式啟動。瀘州老窖的華北生產基地位于河北省省級產業園區鹿泉綠島火炬開發區內,于今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其占地2000余畝,計劃投資30億元,項目建成后將具有灌裝、倉儲、包材、物流等一系列功能。
選擇河北作為產能布局方向的白酒企業并非瀘州老窖一家。10月,由五糧液集團控股組建的邯鄲永不分梨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在此基礎上建設的河北臨漳白酒灌裝工業園,則是五糧液首度走出四川的產能布局項目。而在更早時間,湖北稻花香集團已經與河北省成安縣簽訂白酒項目投資協議,初步投資3億元在當地興建白酒項目,并于今年正式投產。
名酒企的產能輸出和全國化布局已經醞釀多年,而今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相繼出手,卻不約而同選擇河北作為目標,這很難說是一種巧合。河北市場究竟具有哪些特殊資源令名酒企業紛紛為之動心?
白酒企業“走出去”的首要動機無疑是擴大市場規模,以產能布局為更大的發展格局奠定基礎。數據顯示,2012年河北省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0543元和8081元,比2007年增長75.7%和88.2%,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城鎮就業五年新增316.5萬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力推動下,河北白酒市場持續增長,目前已經突破200億規模。特別是石家莊、邯鄲、衡水等地的白酒消費氛圍都十分濃厚,完全有條件打造為優秀的根據地和樣板市場。這樣一塊優質的成長性市場,完全可滿足酒企對市場規模的渴求。
與這塊龐大可口的市場蛋糕相比,河北地產白酒的“胃口”卻并不大。除了衡水老白干、板城燒鍋等少數幾個品牌之外,當地白酒在實力規模、產品層次、根據地市場打造和營銷能力等方面都沒有明顯優勢。相比于周邊魯酒、豫酒等板塊的強手如林、壁壘森嚴,河北市場更容易成為名酒企業長驅直入的戰略腹地。特別是由于物流成本降低而帶來的中低檔產品價格優勢,正是名酒企業搶占市場份額的利器。
河北省所處的地理位置,對來此布局的名酒企業同樣具有非凡意義。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交通和商業樞紐,河北省內環北京和天津兩大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直轄市,彼此間經濟相互滲透構成了京津冀經濟區。該經濟區現擁有基地,比鄰商業、工業較為發達的京津地帶,對其商務定制類產品的前期開發和后市支持都很有幫助。
綜合來看,河北確具有明顯的綜合優勢,不排除有更多企業向河北擴張的可能。當然,這勢必會對當地企業生態造成巨大影響,甚至改變整個北方白酒市場的固有格局。被名酒“偏愛”的河北市場,今后應該引起更多廠商的慎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