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慣于將酒行業一年多來的低迷狀態稱為“調整階段”,酒企廠商的應對行為則被視為“調整舉措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特別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展現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決心,這也決定了酒行業今后的發展必然要聚焦于改革。從“調整”到“改革”,意味著酒業要直面問題,啟動新的增長引擎。
自2013年以來,酒類行業陷入困境當中,很多酒企都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如調整產品價格、調整渠道布局、調整宣傳形式和內容等,應該說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種策略性、局部性的調整,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酒行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酒業必須敢于把自身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暴露出來,如果僅僅滿足于局部調整所帶來的些許安慰,那才是酒業最大的隱性危機。
在今年兩會上我們已經聽到了這樣的酒業聲音,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坦言,即便沒有“八項規定”的影響,白酒行業的這一天還是會到來,不能以外因掩蓋自身存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則用“發酒瘋”來形容白酒行業此前所謂的“黃金十年”,白酒現在的艱難處境,完全是由之前的不理性發展逐漸積累造成的。
酒業要走出困難處境,必須在面對問題、認識問題的基礎上,尋求更具廣度、深度和力度的轉變創新,推動酒業改革進入“深水區”。
我們要有堅強的改革決心。
唐橋給五糧液在去年的改革打分是“剛剛及格”,談及今后發展,唐橋更關注混合所有制的持續推進,五糧液作為國企除了與央企合作,還要尋求與民營企業的結合,由此更合理、更具效率地整合各種資源,化解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決策風險。
企業運行機制的改革同樣是五糧液下一步的推行重點,在建立區域營銷中心的基礎上,五糧液將進一步加快市場快速反應機制的建設。而這個過程并不容易,如唐橋所言,“對五糧液來講,真正全身心地以市場說了算,真正從神壇上走下來,思想還不到位,包括我們的干部隊伍,還沒意識到他們的調整跟不上公司改革。”
敢于把改革的目標瞄準產權結構、企業機制等“頂層設計”,顯示了五糧液作為行業領袖的決心和魄力,在某種程度上也預示著五糧液在酒業的新一輪周期已占有先發優勢。顯然,僅靠一些創新的產品或促銷活動,無法為新形勢下的酒行業提供足夠發展動力,酒業改革必須進入“深水區”,才能找到未來的方向。
我們要有堅定的改革信心。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波認為,隨著改革的全面深化,市場經濟的杠桿作用將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改革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消費能力的提高和城鎮化趨勢,為優秀酒企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只有改革才能為酒業帶來最大的發展紅利,比如酒業增長方式的調整。此前酒企多以擴大產能為根本,而今后應該尋求產能及各種資源的科學配置,建立農業產業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以往酒業的營銷機制多以企業為主導,未來必須以市場指導決策;酒業還應該以改革的眼光和態度對待電商崛起,逐步建立未來型的渠道新格局。對于眼下的酒行業來說,這些問題的解決難度較大,但卻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方向。
事實上,中國改革三十年來,從易到難,從局部到全局,從逐個擊破到全盤考量,始終伴隨著阻力和曲折。但是因為始終抱有堅定的改革信心,敢于調整利益關系,敢于犧牲既得利益,才有了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酒業改革同樣如此,在時代的發展潮流下,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必須要樹立信心,明確目標,深化部署,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酒業復興。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