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春季糖酒會有兩個大贏家:一個是楊陵江的商業連鎖“1919”。給筆者的印象是仿佛企業都以與成都“1919”握手而榮;另外一個就是論壇不約而同的大熱門話題“O2O”,金融大鱷、電商新貴、新聞媒體、行業領導和專家齊聲追捧,也許是淘寶網這兩年的奇跡的刺激,仿佛企業不O2O就會前景黯淡,甚至死去。那么,O2O真的那么神奇嗎?
私下里看許多業內清醒人士的微博,其中不乏吐糟者。十幾年前,網絡泡沫崩盤之時,上萬億的資金好像只留下少數幾個尚靠資本注入而活著的,其中就有后來者居上的馬云和淘寶網。即使是淘寶網,據說里面的不少經銷商也是賠錢賺眼球,正面臨著今年預計突破500億目標后的首個發展拐點。外人看到的只是鞋子的樣式和價錢,合不合腳只有穿鞋的人自己知道,真不知道那些唱好者在網上買過東西沒有?一個在技術上還不成熟的O2O是不是能夠迅速崛起真還是個問號。
糖酒會期間,看到茅臺和郎酒等整頓電商的聲明,行業理解為酒類大鱷出逃二代電商。唉!既知如此,何必當初。假如你知道的電商換身衣裳今天又粉墨登臺,不知道又會有多少不明就里的企業老板跟風成了先驅或者先烈。
首個O2O企業業已經誕生,仔細觀察,都還是些或不靠譜或問題纏身的牌子。這更堅定了我逆潮流要給大家提個醒的決心:在前景不明時,“絕不做第一,但是要永超第一”。一個“烏托邦”式的美好理想變成“十月革命”,中間還應該有“巴黎公社”式的探索和挫折,期間的多數企業應該是折騰不起的。但是,蘇俄工人武裝攻打“冬宮”的炮聲隆隆而起時,我們也不要消極等待。“消費盤中盤”既然非洋河最早采用,但藍色經典靠此卻奮起直追成了諸多第一。
O2O的發展面還臨著諸多挑戰,比如發展途徑和商業模式問題,改變消費者消費習慣和經營者經營慣性的問題等。
其實,按照先易后難和聚焦運作的原則,O2O首先最應該做的是廠商互動平臺,成為渠道互動服務商。
其后,才是酒品牌和終端店互動的交易平臺,成為流通環節革命的工具。
最后,才是生產廠和消費者的互動服務交易網,實現烏托邦式的O2O。
O2O的組織模式,根據市場發展階段不同其自然表現形式也大不同:第一階段恐怕是“酒交所+酒品牌”;第二階段是“商業連鎖+淘寶網”;第三階段是“淘寶網+商業連鎖+小區域配送”。
無論哪種模式,作為經銷商和多數廠家都不要高興得太早,從第二階段開始,多數經銷商就成了這種模式的受害者。應為你是產業鏈條的多余部分,所以,要么轉型為終端店,要么轉型為物流配送商,要么就是被市場競爭所淘汰,默默地死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去。當然,這種模式形成的日趨公平競爭環境的建立,也讓多數企業成為強勢品牌的淘汰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