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已經進入“L型”底部,并且這個底部時間會很漫長,一些三線酒企會因為一線品牌的下沉、沒有根據地市場等因素而在本輪調整中關門大吉。
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受經濟發展速度放緩、限制“三公消費”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并且隨著調整的深入,這種行業的景氣下行也逐步從產業鏈下游傳導至生產企業層面。
根據目前披露的白酒上市公司半年報預告來看,皇臺酒業、酒鬼酒以及沱牌舍得半年業績都不景氣,而洋河股份、老白干酒、水井坊此前也都曾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較之去年同期依然處于下降態勢。
資本市場的持續低迷也基本上可以反映出當前白酒行業的整體態勢。白酒“黃金十年”動銷主要靠渠道驅動,像銀基這樣能打款、能囤貨的渠道大商備受酒企歡迎,這十年中,當好白酒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需要熟悉四板斧:漲價,控量,上央視,推新品。
然而,大型酒企基本都是上市公司(除西鳳酒外),當前上市公司的治理機構決定了中國酒業上市公司只能對任期內短期業績負責。白酒新十年應該迎來的是消費者自飲自用的健康、穩健發展新趨勢,尊重消費者既要里子又要面子的需求,強化產品性價比。歪嘴郎酒和江小白的成功,本質上是通過提升小酒的品質,同時提價而獲得的成功。
誠然,白酒終歸是一款普通大眾消費品,而大眾消費品競爭的本質就是拼“性價比”,這是未來白酒行業的關鍵詞,也是白酒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當然,講“性價比”并非說酒不可以賣得貴,而是要貨真價實、物有所值,要讓用戶的產品體驗感極好,而不是價格的虛高。中國的消費者最講道理,消費者不怕貴,只要貴得有道理。
2013年,在整個白酒行業遇冷的大背景下,行業整體遇冷,對高端酒的影響尤為明顯,但有兩款產品卻顯得與眾不同,一個是國窖1573的逆勢提價,另一個是西鳳國典鳳香的逆勢飛揚。其中,國典鳳香在2013年中通過在全國范圍內舉辦推薦會等方式,捷報頻傳,經常會聽到百萬元的訂單。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將喝酒大戶請進酒廠,讓其充分了解國典鳳香的生產工藝及流程,尤其是看到那數量巨大的陳年酒海原漿,自然能體會到國典鳳香的價值所在,從而實現動銷。
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本市場上,銀行業今年已經將白酒行業列為控制信貸行業。鑒于此,沒有銀行資金的支持,許多中小酒廠很難撐下去,到時候這些酒企就不得不以跳樓甩賣,或許就是三年時間,屆時白酒行業將迎來一個兼并重組的小高峰。
除資金鏈斷裂外,一線品牌的下沉及等因素也直接影響著中小酒廠的生存。一方面,一些原來依靠鄉鎮市場吃飯的縣級酒廠,因受一線品牌渠道下沉等舉措影響,會逐漸失去競爭優勢,三年內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會關門大吉;另一方面,沒有根據地市場的酒廠也會慢慢被邊緣化,最后不得不關門;此外,部分向酒企提供醬香型基酒的基酒廠也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
創新是中國白酒未來發展的唯一出路,而人才則是酒企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投資者應該多關注上市酒企的一線業務員,因為他們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該上市酒企的可投資價值。